算力产业链中,PCB、电源、液冷分别起到的作用(附算力三大核心概念股票):
PCB,电源,液冷是支撑算力硬件稳定运行的关键配套环节,各自作用明确且不可或缺,具体如下:
1. PCB(印制电路板):算力硬件的“物理骨架与信号通道”
核心作用:作为芯片、电阻icon、电容icon等电子元器件的“载体”,同时搭建元器件间的信号传输路径。
算力关联:
为CPU、GPU、AI芯片等核心算力器件提供物理固定和电气连接,确保器件稳定安装。
需满足高带宽、低延迟的信号传输需求(如支持高速PCIe 5.0/6.0协议),避免信号干扰,直接影响芯片间数据交互效率,进而决定算力输出的稳定性。
2. 电源:算力运行的“能量供给核心”
核心作用:将外部市电icon(如220V/380V)转化为算力硬件(芯片、服务器)所需的低压直流电icon(如12V、5V),并稳定供电。
算力关联:
算力器件(尤其是AI芯片)运行时功耗极高,电源需持续提供足额、稳定的电能,避免电压波动导致算力中断或硬件损坏。
高效电源(如80PLUS金牌icon以上)可降低能耗损失,间接提升算力集群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运营成本。
3. 液冷:算力硬件的“散热保障系统”
核心作用:通过冷却液(如水、专用冷却液)直接或间接接触发热器件,吸收热量并通过散热模组(如冷排、风扇)将热量排出,控制硬件温度。
算力关联:
算力越高,器件发热越严重(如GPU满负载运行时温度易超80℃),若温度过高会触发硬件降频(降低算力)甚至宕机。液冷的散热效率远高于传统风冷,可有效将器件温度控制在安全区间,保障算力持续满负荷输出。
对于大规模算力集群(如数据中心、AI超算中心),液冷能减少风扇噪音和能耗,适配高密度硬件部署场景,支撑更高的整体算力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