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时期曾有这样的规定:出海的船只不得超过500石,否则就发配充军;船员不得超过

杰彦评娱乐 2025-08-19 15:17:54

雍正时期曾有这样的规定:出海的船只不得超过500石,否则就发配充军;船员不得超过28人,配铁锅一口,每人斧头一把.... 伍秉鉴1769年生在广东南海一个商人家庭,父亲伍国莹早就在广州干对外贸易,家里世代管着怡和行,主营丝绸茶叶瓷器出口。他小时候就跟着爸出入码头,学着辨货算账。成年后逐步接手生意,1801年正式掌管怡和行,那时候清廷把广州定为唯一对外口岸,他靠家族资金和人脉快速扩张。注重跟东印度公司职员打交道,投资海外美国债券和印度棉花,资产堆到2600万两白银,比清廷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一还多。通过捐银买了三品顶戴花翎,家族五代封荣禄大夫,但商人身份低,早期禁穿丝绸衣,中期捐官才松点。在十三行里他当总商,管洋船关税和货物检查,成了中外贸易关键人物。 雍正年间,清廷怕海盗和走私,出台严规管海上活动。船只载重上限500石,超了船主船工抓起来发边疆充军。船员限28人,多一个就查办。船上只准一口铁锅煮饭,其他炊具禁带,防改兵器。每人一把斧头砍柴修船,多带算藏武器。渔民船漆官标,出海捕鱼回关登记鱼量,瞒报挨打。商船出发前缴税,官兵围码头盯船离岸。这些规矩让沿海人不敢随便出海,船闲在港,贸易受限。清廷想稳秩序,却把海上机会堵死,外洋强国船炮横行,大清自家商人斧头都限着。 乾隆22年,清廷因洪任辉案关宁波等口,只留广州通商,十三行垄断外贸。伍秉鉴怡和行借势大扩,代理英国棉布。行商富了地位低,早禁穿绸,中捐官解禁,后朝廷弱管不住。清廷常摊派捐款,伍秉鉴多次出百万两。英国破垄断,1793派马戛尔尼使团到天津,乾隆热河见,马戛尔尼单膝跪拒三跪九叩,乾隆怒拒多开口岸降关税。使团走后英国走私鸦片,怡和行沾边未直接卖。1839林则徐禁烟,伍秉鉴求洋商交鸦片。1840鸦片战争,清败签南京条约,开五口,十三行垄断完。伍秉鉴财产被勒,晚年捐大半求退行未准,1843年9月4日去世,家财散光。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杰彦评娱乐

杰彦评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