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男子三年前用房子作抵押,从银行贷了245万做生意,当时房子估价358万,银行按七成放款。谁料,房价突然跳水,银行内部估价只剩236万,而二手市场连200万都卖不动!雪上加霜的是,贷款合同里藏着“补差”条款,一旦抵押房价值大跌威胁贷款安全,银行有权要求他补足担保。如今,房价跌超三成,银行要求男子立刻掏近80万填窟窿。生意本就艰难,男子哪有钱?无奈之下,只能断供。 “世上唯一稳赚不赔的生意,就是开银行。”陈先生(化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看着手机上十几通来电,摇头苦笑。这位在杭州小有名气的老板历经多年打拼,终于还是栽在了银行手下。 近日,来自杭州的陈老板火了。不是因为人多善,不是因为生意赚。理由只有一个,就是被银行坑的惨。 据陈老板所说,三年前,他从某银行抵押房产,贷了245万用于做生意,公司也在这笔救急钱下转危为安。结果好日子没过上几天,马上又遭了老罪。 都知道,前两年时期比较特殊。随着肺炎病毒传播,各大小公司周转都比较困难。为了拉生意,陈老板到处转场喝酒,灌的甲方不服不行,拿下不少订单。岂料一切看似欣欣向好之时,更大的雷还在后边。 随着市场持续低迷,房地产行业也受到影响。毕竟大伙手上现钱都没多少,哪有闲工夫买房?于是,陈老板用于抵押的房产价值也开始划水,一路暴跌。直至近日,跌幅已超三成,堪称天塌了。 这时候,银行出手了——不过是对陈老板。业务员算了笔账:当时房子估值358万,银行放款245万。可如今房屋跌价超3成,残值只剩下236万,等于说就算房子卖出去都回不了本,这可把银行急得不行,立马联系陈老板。 “陈先生,现在房屋贬值严重,威胁贷款安全。依据条款,您应立即偿还80万。”听到这话后,陈先生瞬间心态爆炸,连夜翻贷款合同,最后才在一行小字里发现“补差”条款:抵押物价值跌破贷款本金130%时,借款人需立即补足差额。 这份“惊喜”让陈老板手足无措。原本生意就难做,银行还一下要这么多钱,自然负担不起,无奈之下只能断供。而这套房产的结局,恐怕也只能是进入法拍。 事情传到网上后很快引发轩然大波。不少人纷纷袒露被坑经历:致命条款不细讲,全让客户自己看。一到东窗事发后,银行便会一改往日笑脸,向客户索要赔偿。 在本案中,银行风控漏洞昭然若揭。放贷时草率评估,贬值风险由债权人承担。换做任何人恐怕都不会详尽阅读数十页的条款内容,但当风险来临时,这些文字就会化作利刃刺向贷款人。 只能说,行情好时吃肉、行情差时讨债的做法,绝非金融为民的本意。当利益独占、风险不担成为习惯,人们的信任也将逐步消散,最终由更多无辜者买单。 信息来源: 潮新闻 | 3年前向银行抵押了245万的房子,如今卖不到200万!业主断供 钱江晚报 | 3年前向银行抵押了245万的房子,如今卖不到200万,业主断供了 文 | 秦玖 编辑 | 史叔
大家买的房子都跌了多少呀?
【10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