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曾留下这样的思考:“我知道我是专制者,但我会是最后一位,我以专制来结束专制

万物知识局 2025-08-14 09:55:15

蒋经国曾留下这样的思考:“我知道我是专制者,但我会是最后一位,我以专制来结束专制。”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推动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这些举措如投石入湖,在台湾社会激起层层涟漪。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何卓恩:台湾政治中的蒋经国)   在国共历史上,有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就是蒋介石唯一的亲儿子蒋经国。提起蒋经国,大陆朋友的讨论热情可能没那么高,而台湾人却对他态度复杂,蒋经国这个名字,经常和“专制”联系在一起。他有一句经常挂在嘴上的名言:我以专制来结束专制。   这话如果换作别人来说,可能会被认为是政治家在玩文字游戏,可是放在蒋经国的身上,却变得无比真实。   他执掌台湾政坛这些年,的确做过不少破除专制的事,而矛盾之处就在于,他破除专制的手段正是专制制度本身。没人能否认,在台湾民主化的进程中,蒋经国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关键人物。   蒋经国身上的“专制”性,第一点就体现在他获得统治权的方式上,是封建社会的子承父业,这种继承方式极具东方色彩。   国民党刚逃到台湾时,蒋介石的打算是先在这里站稳脚跟,地皮踩热,等元气恢复后就即刻反攻大陆,重新成为中国的统治者。所以,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台湾的政权,这在当时并非易事,甚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当时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胡适参照西方国家设计的民主之路。蒋经国当时就提出了反对意见,要知道,他当年曾经留学苏联,对苏联和共产党都非常熟悉。他认为,要与大陆抗衡,就必须采用苏联的方法,也就是“以共制共”,说白了就是将更多的权利集中在政府手中。   而对于怎么做,蒋经国也是手到擒来,比如如何建立组织机构,如何进行政策宣传,甚至连情报机构和特务组织,他搞起来也是一把好手。因此,在台湾被蒋家王朝独裁的过程中,蒋经国成为了父亲身边的急先锋,冲锋陷阵勇猛无比。   那时候他身上有两个最重要的职务,其中一个是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光听名字就能猜出大概,就是专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全军上下一心,战斗力蹭噌往上涨。   另一个职务虽然看似普通,但背后却大有深意,这个工作专门负责总统府的重要资料,能够掌握岛上几万名特工的信息。要知道,当年在大陆的时候,国民党内部几大派系明争暗斗,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后却打得你死我活,要加强统一管理,就必须把这几方势力打散,最后融合在一起。

要实现重新管理,当然就要把权限收回来,比如军统的头头毛人凤,就被逐渐边缘化,而中统的陈建中,后来也被迫跑去了加拿大。这一切的背后都是蒋介石父子在运作。   当时台湾岛内对国民党的反抗非常激烈,特别是青年学生,政府内部也潜伏着大量我党的情报人员,这些都严重威胁到了国民党统治。所以这一时期,蒋家父子下手非常狠辣,在如今的台北植物园旁边,就是当年大量屠杀政治犯的地方。附近的居民每天都能听到刺耳的枪声。   对于一些嫌疑分子,或者身份敏感的人员,他们不敢明着来,便使出了阴招,搞暗杀。所以那时候的台湾笼罩在巨大的恐怖中,每天都在抓人,杀人。   对于我们来说,当时蒋家父子唯一值得称道的一点,恐怕就是他们明确反对台湾独立。而蒋经国这人也没有一味地崇洋媚外,他多次去美国学习经验,但最后还认为,西方的一些东西,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治理国家得符合国情,不能一味纸上谈兵。   进入70年代后,蒋介石手中的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蒋经国手上,当时的国际形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蒋经国意识到,台湾不能再搞之前那套了,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和社会转型。而蒋介石心心念念的反攻大陆,如今也是希望渺茫,台湾唯一能做的就是保住自己。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虽然蒋经国动了民主的念头,但民间几十年积压的愤怒却开始结出恶果,1970年的时候,蒋经国就差点被激进学生刺杀。这时候他才彻底意识到,自己的专制和高压政策有多么不得人心。   他开始放宽言路,走起了群众路线,还不拘一格启用没有背景的年轻人才,政策也逐渐向本地人倾斜。80年代台湾的经济在他的推动下迅猛发展,甚至成为了亚洲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名列四小龙之首。   80年代发生的一件事,又彻底打消了蒋经国传位给儿子的打算。一个与蒋家人有矛盾的作家,在美国被杀害,最大的嫌疑人就是儿子蒋孝武。为了平息争议,蒋经国不得不出面,表示凡是自己的家里人都不插手政治。   对于蒋经国的种种做法,有国民党元老私下劝他,这样做相当于把蒋家王朝拱手让人。但蒋经国回答,没了民心,江山打下来也守不住,希望台湾的专制从我这里结束。

0 阅读:98

猜你喜欢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