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美国是不是取消制裁,已经不重要了,中国让不让你进市场,才是真正的王牌。”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8-10 18:38:10

“以后美国是不是取消制裁,已经不重要了,中国让不让你进市场,才是真正的王牌。” 高志凯这句话,像一颗钉子,直接把话钉进了很多跨国巨头的CEO心里。十几年前,他们还在PPT里把中国标成“可选市场”;今天,如果PPT里缺了中国,董事会直接让你重写。 这种转变在汽车行业体现得最明显。以前跨国车企来中国,大多是把欧美市场卖得好的成熟车型直接运过来。他们觉得中国消费者没得选,只要把车摆进 4S 店就能赚钱。如今已全然不同。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销量占比逾70%,至四季度时,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5%。这个数字意味着,任何一家车企想在新能源赛道立足,都绕不开中国市场的技术标准和消费需求。 雷诺不再单纯售卖整车,而是与中金私募、杭州资本携手组建新能源产业基金,深度绑定中国产业链。日产与东风组建的新公司专司出口业务,将在中国研发的车型推向全球市场。他们深知,若脱离中国的供应链与市场数据,根本无法跟上新能源汽车的迭代速度。 半导体行业的态度更能说明问题。美国一直在施压荷兰阿斯麦,限制对华技术出口。然而,阿斯麦2024年年报表明,中国大陆首度成为其最大市场,销售额达101.95亿欧元,在全球总营收中占比为36.1%。 即便面临出口管制压力,阿斯麦还是决定升级北京的维修中心。他们不可能放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场,更不想失去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这种选择背后,是商业逻辑对政治干扰的无声反抗。 化工巨头巴斯夫的动作更直接。他们在湛江投建的一体化基地,总投资额达100亿欧元,乃是德国企业在华最大的单体项目。这个基地不仅要生产汽车、电子行业需要的高性能材料,还计划 2025 年实现 100% 可再生能源供电。 巴斯夫将全球第三大生产基地设于中国,这显然并非短期投机之举。他们看中的是中国在新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持续增长需求,以及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能力。 在北京亦庄,1300 多家外资企业创造了 69% 的工业总产值。这个数据说明,外资企业的命运已经和中国市场深度绑定。他们不再把中国只当成生产基地或销售市场,而是将研发中心、地区总部都设在这里。唯有贴近中国市场,方可第一时间捕捉消费趋势,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 美国的制裁确实会带来麻烦,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已经形成了更强的对冲能力。当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七成,当中国成为半导体设备最大买家,当外资企业的营收越来越依赖中国市场,游戏规则就已经改变。跨国公司如今所考量的,并非是否要进军中国市场,而是怎样才能更为深入地融入中国市场。 这种变化背后,是中国市场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中国不但可提供规模庞大的消费群体,而且能够输出技术标准、供应链效率以及创新活力。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丧失中国市场或许就意味着与下一个增长周期的入场券失之交臂。 当全球商业竞争的重心悄然东移,当中国市场从 “可选” 变成 “必选”,这样的格局变化会如何重塑未来的全球经济版图?这恐怕是每个跨国公司 CEO 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

0 阅读:13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