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春天,湖北省黄安县(1952年改为红安县)人民政府判处抗日将领、起义将领、原国军中将石毓灵死刑并立即执行,随即石毓灵被枪决。 石毓灵到死都想不明白,自己不愿打内战早早退役,在担任黄安县长期间,还主动策动国军旧部起义,为何还要被处决。 1891年石毓灵出生于湖北黄安,幼年时考入湖北陆军小学,后来又考入武昌陆军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1917年在保定军校毕业后,被任命为湖北陆军司令部参谋。 此后石毓灵凭借战功,在湖北军队中一路官至暂编第二旅旅长。1929年,石毓灵被调入桂系军团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麾下任新编十七师少将师长。 后来因率部跟随李宗仁的桂系集团反蒋战争,在反蒋战争失败后,石毓灵所部军队被蒋介石裁撤,石毓灵也被蒋介石免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石毓灵被启用为湖北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石毓灵率部在老家湖北与日军打游击战,并率部参加了随枣会战。 1940年,石毓灵调任老上司时任第五战区总司令李宗仁麾下,担任第五战区第一游击纵队司令,并奉李宗仁之命与中共人员共同组建第五战区豫鄂边区抗敌工作委员会,这个机构简称“抗敌会”。 当时抗敌会下设军事指挥部和政治指导部,石毓灵担任军事指挥部总指挥,中共方面派遣陶铸担任政治指导部指导。 由于当时蒋介石要求国军官员要暗中反共,因此石毓灵一直把抗敌会的军事指挥权掌控在自己手中,并且遏制陶铸在湖北发展中共抗日武装力量。 后来由于蒋介石进一步反共,石毓灵遵照蒋介石指示,开始驱逐抗敌会内部的中共党员,陶铸为了团结抗日的大局,以顾问身份留在了抗敌会。 但是即便如此石毓灵还是容不下陶铸,他要求陶铸立刻离开鄂中地区,并且不许在鄂中地区发展抗日武装力量,遭到陶铸当面痛骂,最终陶铸在地下党员的掩护下离开了石毓灵。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石毓灵在鄂中地区驱逐陶铸等中共党员,因此蒋介石晋升他为中将。 内战爆发后,国军节节败退,连连失利,石毓灵认为国军不行了,于是主动申请退役,后出任黄安县县长。 1949年5月,解放军大军兵临湖北,石毓灵这时候知道国民党在湖北的统治将宣告结束,因此他决定向解放军投诚起义,为此他策动了黄安一带的国军旧部起义,所以在湖北解放后,他受到了新中国人民政府的优待,得以在黄安县养老。 直到镇反运动爆发后,石毓灵过去的所作所为还有他敏感的身份导致被捕,随即他就遭到处决之刑。 1986年2月份时,经红安县(此时黄安县已改为红安县)人民法院复核审查,认定石毓灵无罪,宣布撤销当年对他的原判决,恢复其生前抗日将领、起义将领的名誉和荣誉,按国民党投诚起义人员待遇对待。
1951年春天,湖北省黄安县(1952年改为红安县)人民政府判处抗日将领、起义将
历史剖析堂
2025-08-10 13:42:16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