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苏联一名宇航员刚飞上太空,国家解体了,他被遗落在太空上311天,当他

小胖胖说科技 2025-08-08 21:22:37

1991年,苏联一名宇航员刚飞上太空,国家解体了,他被遗落在太空上311天,当他好不容易回到地球时,更悲催的事情发生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1年5月18日,谢尔盖·克里卡列夫登上了联盟TM-12飞船,他将再次前往和平号空间站,执行为期五个月的任务,这是他的第二次太空飞行,任务原本再平常不过,科学实验、设备维护、绕地球运行、等待交接返航,一切都按部就班,但谁也没有预料到,这趟任务会在历史的湍流中失控。   在苏联航天体系中,克里卡列夫是标准答案式的英雄,他出生于列宁格勒一个工程师家庭,自幼痴迷机械,大学就读机械学院,毕业后进入科罗廖夫设计局,参与飞船系统研发,1985年入选宇航员队伍,仅一年就完成了所有训练课程,他首飞是在1988年,任务期间完成了多项复杂操作并刷新了在轨时间纪录,成为航天界冉冉升起的新星,按当时的计划,1991年的这次任务只是一次例行回访,带着科研设备上站,带着实验数据下站,然而,地球的剧本正在悄然重写。   空间站的生活有条不紊,实验日程紧凑,设备运行良好,克里卡列夫在8月度过了他的33岁生日,搭档用速食食品和无线电祝福为他简陋地庆生,每天,他们环绕地球16圈,从舷窗望出去,地球依旧蔚蓝,灯火通明,仿佛一切如常,但地面上传来的通信开始变得稀疏,口音逐渐变化,语句里夹杂新的地名和货币单位,他察觉到了异样,那是一种无法从技术手册中找到解释的沉默。   8月的莫斯科政变,12月的苏联解体,克里卡列夫都只能通过断断续续的无线电片段拼凑出一个逐渐破碎的祖国,12月26日,地面传来一条简短的祝福:“新年快乐,”随后,频道陷入死寂,这一天,苏联正式宣告解体,从此,他成了一个没有祖国的宇航员。   在那座距离地球350公里的空间站中,他与搭档继续维持设备运转,确保科研任务正常进行,返航计划一再推迟,新的替补飞行员却始终未能安排上站,原本三个月一轮换的制度因地面混乱而彻底瘫痪,苏联的解体带走的不只是一个国家的名字,也带走了其庞大的航天系统运转的支撑——财政、指挥、协调、技术支持,全都陷入了真空。   空间站成了太空中最昂贵却最孤立的孤岛,食物储备急剧下降,每日热量摄入被压缩到最低限度,水资源紧张,他们不得不回收冷凝水重复利用,氧气发生器一度故障,克里卡列夫临时用胶带和工具修补泄漏装置,将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为了防止骨骼和肌肉萎缩,他们尝试改造旧器材做抗阻训练,可即便如此,骨密度仍以每月超过2%的速度流失,身体在衰退,精神却必须保持清醒。   地球上,各共和国忙于分割苏联的遗产,拜科努尔发射场归了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停止了火箭发动机的生产线,俄罗斯继承了航天项目的主要责任,却财政枯竭,没人愿意,也没人能负担一场复杂的太空救援,在太空滞留的时间不断刷新纪录,克里卡列夫的存在仿佛成了尴尬的证明:宏大叙事的突然终止,可以将一个人困在星辰之间。   最终的转机来自德国,德国航天局出资2400万美元购买和平号的部分科研数据,作为交换条件,俄罗斯承诺发射飞船完成宇航员轮换,联盟TM-14飞船在1992年3月升空,克里卡列夫终于迎来了归程,311天零20小时,这是他在太空连续滞留的总时间,也是人类历史上因国家解体而被迫“遗留”在太空的最长纪录。   返回地球那天,飞船坠落在哈萨克草原,他被搀扶着离开返回舱,体重锐减了十几公斤,肌肉严重萎缩,血压低得几乎无法站立,他穿着印有苏联标志的宇航服,而舱外飘扬的却是俄罗斯三色旗,一切都已改变,他回到的是一个新国家,账户里的苏联卢布已经作废,工作单位改了名字,工资缩水到连公交司机都不如,他服务了一生的国家,已不存在。   尽管如此,他没有离开航天事业,他加入俄罗斯航天局,继续执行任务,1994年,他作为俄罗斯宇航员乘坐美国航天飞机升空,成为冷战后第一个参与俄美联合航天行动的代表,他参与了国际空间站早期模块的对接测试,并六次进入太空,总在轨时间达803天,长年保持世界纪录,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界:命运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却无法改变一个人的信念。   退役后,他进入航天管理层,继续推动国际合作,他从未公开谈论那段311天的全部细节,有人说他不愿回忆,也有人说他只是觉得那一切已经属于历史,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特殊的世界地图,标记着1991年解体前的苏联疆域,旁边是一枚早已褪色的红色臂章。  

0 阅读:4
小胖胖说科技

小胖胖说科技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