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年,刘备赐死养子刘封,临死前,刘封悲愤不已,长叹一声,哭诉道:“父皇,我本

文山聊武器 2025-08-07 18:29:48

220年,刘备赐死养子刘封,临死前,刘封悲愤不已,长叹一声,哭诉道:“父皇,我本以为你会顾念父子之情,没想到你竟如此狠心,我后悔没听孟达的话!”随即自刎而死。刘备听后,瞬间羞愧不已。 刘封本是寇氏子孙,刘备在荆州时无嗣,就收他为养子。那时候刘封已成年,力气大,武艺好,跟随刘备打天下。入蜀攻刘璋时,他随诸葛亮、张飞沿江而上,屡立战功。平定益州后,刘备封他副军中郎将。219年,刘备取汉中,自称汉中王,又升刘封为副军将军,派他与孟达占上庸。两人相邻驻守,但刘封行事强势,扣了孟达部下东西,导致关系恶化。孟达一气之下,带四千多家丁投魏。刘备责怪刘封逼走部下,这事埋下隐患。 关羽失荆州是转折点。关羽北伐襄樊时,上庸的刘封本该出兵援助,但他没动。原因在于上庸新占,兵力不足,他觉得冒险会丢地盘。关羽败亡后,刘备大怒,指责刘封见死不救。刘封回成都推责孟达,可刘备觉得他作为主帅不该听信手下。诸葛亮提醒刘备,刘封性格刚烈,能力强,将来刘禅继位难驾驭。刘备权衡后,用不救关羽的借口赐死刘封。刘封悔恨没听孟达劝降曹操的话,自尽了。刘备事后难过,但为了皇位稳固,这步棋非下不可。 刘封的死暴露了蜀汉内部矛盾。刘备四个儿子,刘禅资质平庸,却被选为继承人。刘封虽有功,但无血缘,皇位传承重血脉。刘备担心他日后威胁刘禅,就借机除掉。这不是单纯父子恩怨,而是权力考量。刘封能力出众,战绩显赫,可身份尴尬,从一开始关羽就反对收养他,说会引发争位。关羽高傲,看不起人,这话虽没直接影响刘封,但预示了隐患。刘封在上庸时,孟达挑拨,说出兵救关羽风险大,还提旧事。刘封犹豫后没出兵,赌关羽能赢,结果输了。 蜀汉兵力本就弱,关羽腹背受敌,荆州丢得快。刘封若分兵,可能上庸先失。他基于现实判断,没个人恩怨。可刘备损失关羽后,需要找人担责。刘封成了替罪羊。诸葛亮那句提醒,点明刘封威胁。刘备听后醒悟,杀子铺路。刘封死后,刘备继续备战,同年称帝,建立蜀汉。这事让蜀汉内部更谨慎,诸葛亮辅政时,注重平衡。 刘备除刘封后,蜀汉短暂稳定。他称帝后,整军防守边境。223年,东征东吴途中病重,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强调辅佐刘禅。刘备逝世,蜀汉哀悼。刘禅继位,诸葛亮任丞相,多次北伐魏国。蜀汉维持与东吴同盟,抵御魏侵。刘禅在位四十一年,蜀汉渐弱。263年,魏邓艾突袭阴平,蜀防崩溃。刘禅投降,被迁洛阳,封安乐县公,至271年去世。蜀汉亡,刘禅结局平淡。 刘封一案反映三国权斗残酷。刘备表面仁义,实际为皇位不惜杀子。刘封忠心,却因身份死得冤。孟达叛逃加速事变,他劝刘封降曹,刘封拒之,宁回成都受罚,结果还是死。关羽失荆州,根源是蜀兵力不足,刘封责任有限,却成借口。这事提醒,乱世中能力强不等于安全,血缘决定命运。刘备羞愧,说明他有良知,但权力压倒一切。 蜀汉历史中,刘封是悲剧典型。他从养子到赐死,过程短促,却影响深远。刘禅继位无争,诸葛亮能专注北伐。刘备决策虽狠,却稳了江山。刘封若活,或许蜀汉内乱早起。孟达投魏后,助曹军攻上庸,刘封若早分兵,结局更糟。这事不黑白分明,各有考量。刘备难过好久,证明不是无情。 三国人物多复杂,刘备杀刘封不是心狠,是现实逼迫。关羽高傲害人,刘封刚烈自毁。刘禅平庸却长命,运气好。历史看,蜀汉亡于兵弱,非一人错。刘封死后,蜀汉续二十多年,诸葛亮鞠躬尽瘁。刘禅降魏后,生活安稳,没遭虐待。这段往事接地气,说白了就是家族企业传承,亲儿子优先,外人再能干也得让路。 刘封事件还牵扯战略失误。关羽伐襄樊,本在优势,上庸不援成关键。刘封赌错,荆州丢,蜀汉从进攻转防守。刘备称帝后,资源有限,诸葛亮北伐屡败。刘禅时代,内部腐化渐现。费祎、蒋琬接班,蜀汉勉强持稳。邓艾偷袭,蜀军措手不及,刘禅无抵抗之心。投降后,他说“此间乐,不思蜀”,成笑柄。但这也保全百姓,避免屠杀。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