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金说:我效力德云社五年了,一个月30多场演出,每个月只有4000多的酬劳,走出去一年随便接商演几百万,不走干什么呢? 2001年,刚满16岁的曹云金带着对相声的懵懂热爱,敲开了郭德纲的门。 那时的郭德纲还在为"北京相声大会"的生计发愁,小剧场里稀稀拉拉的观众,勉强撑着这个后来搅动整个行业的班子。 曹云金跟着师父跑场子、搭班子,从最初的端茶倒水,到后来能独当一面,陪着这个小团体在2003年正式更名为"德云社",一步步站稳脚跟。 郭德纲是真把曹云金当接班人培养过的。 看着这个徒弟在台上越来越出彩,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称其为"相声小王子",甚至放下身段在北京台的节目里给他捧哏,言语间满是"吾家有儿初长成"的骄傲。 那些年的曹云金也确实争气,台风稳健,包袱响脆,几乎成了德云社年轻一辈里最亮眼的招牌。 可这层师徒情谊,终究没能扛住现实利益的拉扯。 曹云金后来提过,自己在德云社的5年里,每月要扛30多场演出,到手的酬劳却只有4000出头。 反观他能为剧场带来的收益,一场演出几十万流水并不少见,这种付出与回报的失衡,像根刺扎在心里。 有人说他这是卖惨,毕竟那会儿他已经在北京置了房买了车,不像月入4000的样子。 但平心而论,无论实际收入多少,核心矛盾在于价值分配的不对等。 放在任何行业,一个能为团队创造巨大价值的人,若长期得不到匹配的回报,心里难免会有波澜。 真正让矛盾摆上台面的,是那份15年的长约。 德云社推行公司制时,要求徒弟们签下这份合约,月薪5000,不准接私活,违约就得赔100万。 这样的条款,与其说是合同,不如说是给人套上了枷锁。 曹云金觉得不对劲,去找师父商量,可没谈出个结果。 其实那时不少徒弟对新制度都有意见,只是没人敢站出来。 曹云金偏要争个明白,直到郭德纲寿宴上那场撕破脸的争执,师娘当众一跪,彻底断了所有转圜的余地。 这一跪,不仅跪碎了师徒情分,也让曹云金背上了"欺师灭祖"的骂名。 说起来,裂痕早有预兆。 2006年曹云金参加央视相声大赛,都闯进决赛了,却被郭德纲一句话逼着退赛。 师父只说"让你退就退",没给任何解释。 10年后曹云金才坦言,当时就觉得师父是怕他通过电视平台火了,脱离掌控。 这种猜忌或许有失偏颇,却实实在在暴露了师徒间的信任危机。 郭德纲总提"三年学艺,五年效力"的老规矩,觉得徒弟吃了师父的饭,就该报答这份恩情。 可曹云金不认同,说自己每年都交着学费,算不上白吃白住。 离开德云社后,曹云金的日子不好过。 网上的骂声铺天盖地,事业一落千丈。 但他没就此消沉,自己开了"听云轩",后来靠着直播相声重新攒起人气。 而德云社这边,郭德纲转头力捧岳云鹏。 这个资质不算顶尖的徒弟,胜在够忠诚,一句"没有师父就没有我",让郭德纲彻底放了心。 2011年《五环之歌》火了之后,郭德纲趁热打铁推他上综艺、拍电影,很快就把他捧成了新台柱。 有意思的是,曹云金走后没多久,德云社就改了分配制度。 商演收入大部分归演员,公司只抽一小部分。 这些年,曹云金说自己没断了给师父师娘发问候,郭德纲却说3年没收到过他一条消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外人也分不清真假。 但有一点很清楚,这对师徒是真的回不去了。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2009年,德云社河南商演,快散场时,曹云金突然从背后死死勒住岳云鹏的脖子,将他
【33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