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南京,7月31日,一女子在机场高速上行驶。突然,她缓缓把车开到应急车道

画画的哈哈 2025-08-04 18:59:54

[中国赞]南京,7月31日,一女子在机场高速上行驶。突然,她缓缓把车开到应急车道,打开双闪,毫不犹豫冲进暴雨中,使出浑身力气,将重达80多斤的防雨布拖拽至路边,全程不到一分钟。这一幕被监控拍了下来。 (信源:人民日报——女司机高速上冒雨拖走80斤障碍物) 英雄还是莽夫?凌女士在南京高速上徒手拖走80斤的障碍物,交警一边给她点赞,一边又说这事儿普通人千万别学。这就很拧巴了,一个被官方认可的行为,为什么又不让模仿? 这事儿就拧巴在这儿。暴雨天,高速匝道,一块吸饱了水的大油布横在路中间,谁碰上谁倒霉。这要是撞上去了,那可不是小事。 而这就被凌女士给遇上了,她开车正要下高速,突然发现前方有一个大家伙,他这差点撞上去,她一看是一块巨大的油布挡在路中间。 换你,你怎么选?报警,没毛病。但看着后视镜里一辆接一辆高速驶来的车,你知道,只要你等一分钟,就可能多一辆车出事。凌女士没等,她女儿还在车上,她更没法等。她选择停车、打双闪、冲进雨里,然后将油布给拽走。 她自己后来说,第一次根本没拽动。这玩意儿太沉了,80多斤。第二次她卯足了劲,才把这东西拖到路边。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快得像电影镜头。这是用一个人的风险,换了一串车的安全。 她并没有当做没有看见,反而是下车将油布拽走。这不仅仅只是一念之间的善意,他的这一行为就可能是拯救了很多人。 另一头,交警的监控室里,警报其实早就响了。在发现障碍物后,处置指令已经派了下去。这是他们的标准流程,追求的是绝对安全,零风险。他们按规矩办事,所以他们看起来“慢”,但他们的方法论是对的。 “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这九个字是铁律,是防止二次事故的防火墙。官方的逻辑很清楚:我们宁可让障碍物在路上多待几分钟,也绝不能让一个热心人把自己搭进去。这是一种系统性的责任。 你看,矛盾就出来了。凌女士的“快”,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危险;交警的“慢”,保障了处置过程的绝对安全。谁错了?谁都没错。所以交警的处理方式才叫高明:表彰凌女士的勇气,同时把她吸纳成志愿者。 只不过一个是看见了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实行了。而另一个则是按照规定的指令去进行。双方都有自己的理由。但双方的行为都是一样的,都是不想有人受到伤害。 而交警的行为也说明了,我们看到了你的果敢,也认可你在特定情况下的判断。但我们希望把这种民间的力量,纳入到一个更安全的、有组织的体系里来。那个志愿者团队一个月上报160多起路况,这就是证明。 所以这事儿的真正价值,不是出了个“最美逆行者”,而是把一个尖锐的问题摆上了台面:当标准程序赶不上突发危险时,我们是该死守规则,还是该相信一个普通人基于良知和勇气的瞬间判断?

0 阅读:0
画画的哈哈

画画的哈哈

画画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