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其实就是美国的拖延战术。表面上看双方坐下来谈,其实美国围剿打压中国的目的不会变,借中美谈判先收割全世界倒是成功了。 2025 年斯德哥尔摩会谈前一周,美国商务部悄悄更新了《出口管制清单》,把三家中国新能源企业加了进去。这动作够明显了 — 谈判还没开场,围剿的网先收紧了半寸。等财长在会上慢悠悠抛出 “90 天关税缓冲” 的提议时,中国代表团手里早就攥着那份清单的影印件。 美国国内的算盘打得更响。特朗普那会儿推的关税政策,明着是要 “平衡贸易”,暗地里早和制造业巨头们通过气。福特、通用这些企业拿着政府补贴,在墨西哥建了六个零部件工厂,就等关税缓冲期抢时间把供应链往美洲挪。 2025 年春天的通胀数据刚出来,密歇根州的汽车工人罢工潮就压不住了,拜登阵营的议员在参议院骂特朗普 “拿工人工资当谈判筹码”,可转头就投票通过了给本土芯片厂追加 200 亿美元补贴的法案。两党吵得凶,却在 “拖垮中国产业链” 这事儿上默契得很。 最值得说道的是那份《芯片与科学法案》。2022 年刚通过时,美国喊着 “重建本土半导体优势”,可到 2025 年,法案里 “限制对华技术合作” 的条款改了三次,每次都卡在中美谈判的节骨眼上。 斯德哥尔摩会谈期间,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 “放宽对韩企向中国出口中端芯片设备的限制”,条件是三星、SK 海力士得把 50% 的产能搬到得克萨斯州。这哪是调整政策?分明是借着谈判的掩护,逼着盟友选边站,顺便把亚洲的芯片产能薅到自己家。 再说说如今,美国国内的农场主们倒是先扛不住了。爱荷华州的大豆协会主席带着二十多个农场主闯进特朗普的竞选集会,举着 “中国订单去了巴西” 的牌子。2025 年第一季度,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降了 42%,而巴西的对华出口涨了 67%。这些农场主比谁都清楚,美国在谈判桌上耗的每一分钟,都是在给竞争对手送市场。 可特朗普政府好像不在乎这些。他们更在意的是谈判本身能带来的政治资本。福克斯新闻天天播 “总统正在强硬谈判” 的画面,把关税从 145% 降到 30% 包装成 “伟大胜利”,哪怕这 30% 的税率还是比 WTO 规则高出一大截。国会山的共和党议员们跟着吆喝,说这是 “遏制中国崛起的关键一步”,却绝口不提美国零售商因为关税多付了多少进口成本。 而中国这边早就把账算得明明白白。斯德哥尔摩会谈期间,国内的新能源车企集体宣布在匈牙利、墨西哥建厂,避开关税壁垒;中芯国际的 14 纳米产线提前三个月投产,直接把美国制裁的 “卡脖子” 清单划掉了三项。谈判桌上不卑不亢,桌外该布局的绝不耽误。 全球资本市场也慢慢看清了套路。美国国债的外国持有量在 2025 年第二季度降了 1.2 万亿美元,而中国国债被海外机构增持了 3800 亿。华尔街的分析师在报告里写:“美国的拖延战术正在消耗美元信用,中国资产的避险属性越来越明显。” 说到底,美国想靠谈判拖时间,无非是觉得自己还有调整的余地。可世界不是他家的棋盘,盟友不会一直陪着演戏,市场更不会等谁摆完架子。 等 90 天缓冲期过了,特朗普或许能拿到几句竞选口号,可中国产业链的韧性、全球资本的选择,早就把答案写在了明处。这拖延战术玩得越久,美国手里的筹码只会越少 — 毕竟,谁也不会傻到陪别人耗自己的机会。
这次美国要顶不住了!美媒:美国正遭受中国制造最严重的第二次冲击!美国媒体最近
【5评论】【22点赞】
一起去吹风
别胡扯淡了,现在美国骑虎难下。玩极限,中国硬杠。盟友虽然签了协议,但谁会把自己国家卖了来拯救美国?要么出卖中国利益,要么玩拖延战术,把川普拖下台。中国要对敢于出卖别国利益的国家采取雷霆手段予以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