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犯了个最大的战略失误!”新加坡外交家马凯硕曾提醒中国:中国近些年有一个最大的战略失误,那就是是疏远了美国商界。如今6年过去了,那么真相真的如此么? 马凯硕这话听着有点道理,但要说这是中国“最大的战略失误”,倒也未必。毕竟这几年中美之间的事儿,远不是“疏远商界”能简单概括的。 先得承认,美国商界过去确实是中美关系里的“润滑剂”。前些年,华尔街的投行忙着帮中企上市,硅谷的科技公司把生产线搬到中国,底特律的车企靠着中国市场回血——那些年,美国商界天天往国会山跑,劝着政客们别瞎折腾,“跟中国做生意能赚钱”是他们的口头禅。 中国也确实给足了诚意,从加入WTO时的市场开放,到后来为特斯拉划地建厂、给苹果供应链开绿灯,说白了就是想用实实在在的利益,把这股力量绑在中美合作的战车上。 但这几年情况变了,不是中国有意往后退,是美国自己把这锅粥搅浑了。特朗普时期搞贸易战,加关税加得企业叫苦连天;拜登上来更绝,芯片禁令、投资审查,直接把商界绑上了“脱钩”的战车。 你看,英伟达想卖芯片给中国,得先向美国政府“求情”;微软想在华拓展云业务,被国会盯着“有没有泄露数据”。这时候的美国商界,早就不是当年能自主拍板的主儿,更像是被政客攥着缰绳的马,想往前跑都得看主人脸色。 中国这边呢?与其说“疏远”,不如说是“不得不调整”。当美国商界的影响力被政治力量压下去,当合作随时可能被“国家安全”的帽子打断,总不能还像以前那样一门心思盯着这一条路走。 于是我们看到,中国开始把更多精力放在内需上,拼多多、抖音这些本土企业起来了;也开始跟欧洲、东盟的商界走得更近,德国车企在沈阳扩厂,东南亚的农产品往中国超市运得更勤了。这不是疏远谁,是给自己多找几条路,毕竟鸡蛋不能总放在一个可能随时被打翻的篮子里。 再说了,中国对美国商界的大门其实一直没关。特斯拉上海工厂还在扩产,苹果的AirPods生产线照样扎根郑州,甚至去年还有不少美国农业企业赶着参加进博会。 只是现在的合作,多了层“防坑”的心思——签合同的时候得把“政治风险”写进条款,供应链布局得考虑“备份方案”。这哪是疏远?分明是在新形势下想把合作做扎实。 马凯硕的提醒有他的道理,毕竟商界的声音在任何时候都值钱。但要说这是“最大失误”,就有点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中美关系走到今天,核心矛盾从来不是“疏不疏远商界”,而是美国把中国当成了战略对手,总想用各种手段卡脖子。 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做的不是犯错,而是学着在风浪里把船舵握稳——既不把希望全寄托在别人身上,也不把大门彻底关上。 说到底,这六年的变化证明,国际合作从来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你想好好做生意,得对方也有这个心思才行。中国没做错什么,只是在别人变了的时候,自己也得跟着调整步伐,这叫务实,不叫失误。
“中国犯了个最大的战略失误!”新加坡外交家马凯硕曾提醒中国:中国近些年有一个最大
墨香染时光
2025-07-31 13:03:4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