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东巡山东,发现一户人家门上对联写着“家有万金不算富,五个儿子是绝户,横批:寡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7-28 16:53:12

康熙东巡山东,发现一户人家门上对联写着“家有万金不算富,五个儿子是绝户,横批:寡人在此”,康熙一看,火冒三丈,心想:除了自己,竟然还有人称“寡人”,也没多想,推门而入。

康熙东巡山东那年,正是他第三次南巡后的第五个年头,这位以勤政爱民著称的皇帝总喜欢微服私访,说是体察民情,其实骨子里还藏着几分少年心性,想看看脱下龙袍后,老百姓眼里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模样。

那日天色将晚,康熙带着两个贴身侍卫在济南府郊外转悠,马蹄踏在乡间小路上,溅起的泥点子沾在靴面上。

远处几户农舍升起袅袅炊烟,近处却见一座青砖小院孤零零杵在路边,门楣上贴着副褪了色的春联。

上联"家有万金不算富"墨迹淋漓,下联"五个儿子是绝户"笔锋峭拔,横批"寡人在此"四个大字更是力透纸背。

侍卫统领图海刚要上前撕了这对联,康熙抬手拦住他,皇帝眯着眼打量横批,心里翻起惊涛骇浪。

自周天子以降,"寡人"便是帝王专称,这穷乡僻壤竟有人敢僭越?转念又想起前明遗老常借诗文讽喻朝政,莫非是反清复明的暗号?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院里坐着个白发老者正在编竹筐,见三个陌生人闯进来也不惊慌,慢悠悠放下篾刀。

康熙故意沉着脸问:"老丈可知'寡人'二字犯了大清律例?"老者掸了掸衣襟上的竹屑,突然撩袍跪倒:"草民叩见皇上。"

原来这老者竟是前明举人,闯王破京时逃到山东隐居, 他指着对联解释:"万金指的是十个女儿,古语道'千金小姐';五个儿子合起来正是'绝'字;老朽鳏居多年,自称寡人不过自嘲。"

说着从屋里捧出本《洪武正韵》,翻到"寡人"词条下用小楷批注:孤寡之人亦可称之。

康熙接过书册,指尖抚过泛黄的纸页,他突然想起南书房里那些汗牛充栋的典籍,有多少民间智慧被挡在朱墙之外?老者见皇帝出神,又说起山东连年蝗灾,百姓被迫卖儿卖女,"

万金"早成奢望,"五子"更添新坟。横批那句"寡人在此",说的是家家户户都有守寡之人。

回銮路上康熙一直沉默,经过汶河时看见灾民在河滩挖野菜,有个瘦骨嶙峋的小女孩正用草绳捆扎捡来的枯枝。

皇帝突然勒住马缰,从怀中摸出那本《洪武正韵》递给图海:"传旨山东巡抚,开仓放粮。"顿了顿又补充:"再告诉翰林院,重修《康熙字典》时,把'寡人'的民间用法也收进去。"

后来地方志记载,康熙二十八年山东免赋税三成,济南府设粥厂三十余处,那副惹祸的对联被老者主动揭下,换成了"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但据给行宫送菜的老农说,有天深夜看见皇帝便服出巡,在老者门前站了许久,月光把"皇恩雨露深"的"深"字照得发亮。

这事在民间传开后,有秀才在茶馆里议论:"咱们万岁爷到底是明白人,知道'寡人'不单指皇帝,更指天下孤苦。"

说书先生立刻编出新段子,说康熙回京后特意下旨,允许民间守节妇人自称"未亡人",算是给"寡人"这个称谓留了三分体面。

二百年后故宫修缮档案,有人在康熙朝起居注里发现段朱批:"朕于济南郊外遇一老儒,方知'寡 人'二字另有深意,帝王称孤道寡,原不知民间疾苦更甚。"字迹有些晕染,像是被茶水溅湿过。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近史风云录本人

近史风云录本人

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