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是巨大骗局?”瑞士提供的安乐死服务,据说患者只需躺在自杀舱里,按一下按钮,就能无痛死亡。但事后在选择安乐死人的尸体上,发现了让人细思极恐的痕迹。 所谓安乐死,本来就是为了让那些身体严重受折磨的人,能在最后一刻少一点痛苦,平静地离开人世。 瑞士曾搞出了一个所谓的“自杀胶囊舱”,宣传得很吸引人,说人只要躺进去按一下按钮,就能在没有痛苦的情况下结束生命。 这个胶囊舱正式投入使用时,设计者的想法是给人一个相对体面的告别方式,按他们的说法,人在舱内按下按钮后,氧气会迅速被抽掉,人会在很短时间内失去意识安静离世,看起来既方便又没痛苦。 这种说法吸引了不少绝望的人,甚至有国外的人专门跑到瑞士申请使用,但现实并没有那么理想。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位美国女性,她身患重病,长期忍受痛苦,最后才选择了安乐死。 过程一开始看似顺利,她进舱后几分钟就没了意识,但事后检查尸体时,却发现情况完全不是宣传的那样。 她身上布满青紫,脖子上还有很明显的勒痕,调查发现,这些痕迹并不是外人造成的,而是她在窒息时,因为痛苦而本能挣扎,自己抓出来的,也就是说,她在舱内最后那几分钟非常难受,并不是外界宣传的“无痛”。 这让外界意识到,这种所谓的无痛安乐死,其实并不能保证人在最后的时刻不受痛苦,只是过程看起来干净。 事情曝光后,当地警方介入调查,设备的生产方和使用方也被带走问话,发明者本来想给人提供一个体面的方式,没想到反而制造了恐惧,最终自己也承受不了压力,用最传统的吃药方式结束了生命。 安乐死的问题在世界上一直争议很大,早在1986年,中国也有过类似案例,当时一位晚期患者请求医生帮她解脱,家属也同意,医生在她的要求下给她打了药。 但事后家属却把医生告上法庭,虽然最后法院判医生无过错,但医生因此背了很大心理压力,还说自己后悔,以后再也不会冒这个风险。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安乐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无论技术多先进,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身体本能的挣扎和痛苦不一定能避免。 现在英国、荷兰等国家也在推动安乐死,很多身患绝症的人确实想有一个自己能选择的结局,但瑞士这次的事件提醒大家,所谓“无痛离世”并不等于不痛苦,也不等于没有风险。 想让人走得更体面,光靠技术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尊重个人意愿和做好心理、医疗上的人道关怀。 也有不少人质疑,做手术时,麻药一打就空白了,这样就能实现安乐死,但如果让你知道注射下去就会死,还会平静接受吗? 所以,安乐死到底是尊严还是骗局?至少目前看,它还远远没有做到真正无痛,也不可能轻易解决所有问题,这个问题短时间内恐怕不会有明确答案。 信源:红星新闻、39健康网
这家伙汞中毒太深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