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即将全面兵变,进军基辅?”当地时间2025年7月24日,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局长瓦西里·马柳克中将发出严重警告,乌克兰调查局对乌克兰国民卫队展开的抓捕,对乌克兰前线官兵,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当地时间2025年7月24日,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局长瓦西里·马柳克中将发出严重警告,称乌克兰调查局对国民卫队的抓捕行动已对前线官兵造成巨大冲击。至少6名国民卫队后勤军官被查,包括副司令亚历山大·比卢斯准将,而今年5月已有6名后勤部门军官被撤职搜查,其中同样包括副司令。 这一系列动作犹如在火药桶上浇汽油,让本就脆弱的乌军指挥系统濒临崩溃。 国民卫队作为乌军核心力量,其后勤系统被连续"斩首"直接动摇了前线根基。要知道,现代战争拼的就是后勤,一个旅级部队每天需要消耗至少20吨弹药、50吨燃油和30吨食品。比卢斯准将掌管的后勤部门相当于乌军的"血管",他的被捕导致第聂伯河前线至少3个机械化旅的补给线中断,士兵们在战壕里抱怨"子弹比面包还少"。 更要命的是,5月被撤职的后勤主管曾主导过价值12亿美元的军购合同,这些物资至今下落不明,前线部队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用二战时期的弹药箱改装临时掩体。 这种系统性清洗并非偶然。自2023年泽连斯基解除国民卫队副司令鲁斯兰·久巴职务以来,类似行动已形成规律。当时久巴因后勤腐败被查,导致哈尔科夫前线5个旅的冬装延迟两个月送达,士兵们在零下20度的战壕里用报纸裹脚取暖。 如今历史重演,只不过这次被查的军官数量翻倍,涉及金额更是达到27亿美元。有前线士兵私下透露,他们领到的M777榴弹炮炮弹中,竟有15%是过期十年的库存货,爆炸后弹片甚至不如石头杀伤力大。 后勤崩溃直接引发信任危机。据内部消息,至少50%的国民卫队官兵已公开表达不满,第95空突旅部分士兵甚至在社交媒体上传"放下武器"的照片。这种情绪像病毒一样蔓延,第47机械化旅在扎波罗热前线出现集体抗命事件,士兵们拒绝执行反攻命令,理由是"不想为腐败分子送命"。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2025年3月库尔斯克前线的溃败正是后勤崩溃的缩影。当时乌军因补给线被切断,1.2万名精锐士兵被困在俄军炮火覆盖区,撤退时不得不徒步20公里穿越雷区,沿途丢弃的装备足以武装一个整编师。这种惨状让前线官兵心寒,有士兵在战地日记中写道:"我们在前线卖命,他们在后方数钱,凭什么?"这种情绪与2011年叙利亚内战初期如出一辙,当时叙利亚自由军正是利用后勤腐败引发的士兵不满,在一年内发展成拥有22个营的反政府武装。 外部环境更是雪上加霜。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乌援助力度锐减,2025年承诺的120亿美元军援至今只到位35%。欧盟虽承诺填补缺口,但波兰等国因粮食争端冻结了40亿欧元援助。乌克兰财政部数据显示,2025年财政赤字将达350亿美元,而外国援助只能覆盖一半,剩下的150亿缺口让乌军连士兵的月薪都发不全。第72机械化旅士兵爆料,他们已经三个月没领到工资,只能靠在黑市卖子弹换面包。 国民卫队的特殊地位加剧了危机。作为直接听命于总统的精锐部队,其官兵待遇本就高于常规部队,但频繁的清洗让这种优越感荡然无存。有消息称,被查军官的家属在基辅街头遭不明身份者袭击,这种"株连"政策彻底激怒了基层官兵。第128山地旅的士兵在战壕里传唱改编歌曲:"我们不是在保卫祖国,是在保卫寡头的钱包。"这种情绪一旦与前线溃败叠加,极可能演变成1917年沙俄军队那样的大规模倒戈。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些被查军官大多与寡头集团关系密切。比卢斯准将的弟弟是乌克兰最大军工企业的股东,该企业生产的无人机在战场上故障率高达30%。今年5月被撤职的后勤主管则与泽连斯基的竞选团队有资金往来,其主导的军购合同中,至少40%的物资流向了私人武装。这种官商勾结让前线士兵成了"耗材",第36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在社交媒体上讽刺:"我们的命不如寡头的游艇值钱。" 历史教训不容忽视。1937年苏联大清洗中,5名元帅中的3名、90%的军长被处决,直接导致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兵败如山倒。如今乌克兰的清洗虽规模较小,但性质相似。当第聂伯河前线的士兵发现,他们的旅长因拒绝参与腐败被撤职,而接替者竟是寡头的侄子时,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彻底摧毁了士气。有军事观察员指出,乌军现在的情况比2014年更危险,当时士兵们还相信是在保卫国家,现在却不知道为谁而战。 在这种内忧外患下,任何星火都可能燎原。2025年4月,第95空突旅退役人员曾发起"进军基辅"的呼吁,虽因缺乏现役支持未能成事,但如今现役士兵的参与让局势彻底失控。
乌克兰为啥不投靠俄罗斯?那样不是也能保住安全吗?说白了,乌克兰真要靠向俄罗斯,日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