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西安的几位农民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忽然听到上方传来异响,他们抬头一看,发现天上有两枚“炸弹”直直往地面坠落,又看到一架飞机向田地急速俯冲![凝视] 1977年6月19日中午12点35分,西安阎良试飞基地上空,一架歼7战斗机正在执行测试任务。谁也没想到,接下来的7分钟将成为中国航空史上的经典案例。 试飞员王冠扬当天的任务是收集飞机在不同状态下的振动数据,这种看似枯燥的工作其实风险极高,需要把飞机推到极限状态才能获得有效数据。当飞机爬升到8000米高度时,他已经完成了六组测试动作。 突然,机腹传来一声闷响,紧接着发动机转速表指针从8500转直接跌到零。王冠扬第一反应是拉动重启手柄,但毫无反应。根据仪表显示,燃油供应系统完全中断,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基本等于判了死刑。 按照规定,8000米高度遇到发动机停车,飞行员应该在30秒内决定是否跳伞,但王冠扬透过座舱玻璃看到,正下方是阎良工业园区,至少有五家大型工厂正在生产。 如果他跳伞,这架重达5吨的飞机就会变成一枚无制导炸弹。 没有动力的飞机每秒下降速度超过50米,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王冠扬咬牙做出选择,用仅剩的气动舵面控制飞机转向。这个动作极其危险,因为改变航向会加速高度损失,原本可以滑翔15公里的距离会缩短到不足10公里。 地面塔台的雷达操作员李建国后来回忆,当时看到飞机航迹突然偏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按照计算,飞机很可能撑不到机场就会坠毁。 但王冠扬硬是凭借对飞机性能的熟悉,精确控制下滑角度,让飞机像一片树叶般飘向备用跑道。 当飞机接地时,速度仍有每小时380公里,远超正常着陆速度,巨大的冲击力让起落架瞬间断裂,机腹与跑道剧烈摩擦,拖出一条600多米长的划痕。消防车追着冒烟的飞机狂奔,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 幸运的是,飞机最终停在了跑道尽头,没有起火爆炸。当救援人员打开座舱时,发现王冠扬的飞行服已经被汗水浸透。他的第一句话不是庆幸自己活下来,而是问数据记录仪是否完好。 事后调查发现,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加力燃烧室的一个关键部件疲劳断裂。这个只有巴掌大的零件脱落后,破坏了整个燃油供应管路。 如果王冠扬选择跳伞,不仅价值800万元的飞机会报废,更重要的是无法找到故障原因,同型号的其他飞机都将面临安全隐患。 这次事故直接推动了国产战机燃油系统的重大改进。设计人员增加了应急供油管路,即使主管路失效也能维持基本动力。这项改进后来被应用到歼8等多个机型上,避免了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当时在田间劳作的农民看到掉下来的金属块,还以为是什么新式炸弹,吓得赶紧报告民兵连长。直到专家赶到现场,才确认那是飞机零件。这些零件后来成为破案的关键证据,每一个裂纹都诉说着那个惊险时刻。 王冠扬因为这次成功迫降获得了一等功。但他在颁奖仪式上说的话让人印象深刻:“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如果每个试飞员遇到危险都选择跳伞,那我们的航空工业永远无法进步。” 这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恰恰是那个年代试飞员群体的真实写照。他们明知道每次起飞都可能回不来,却依然选择用生命为国产战机探路。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就有12名试飞员因公殉职,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一代代战机的安全改进。 时隔40多年,当我们看到国产战机翱翔蓝天时,很少有人知道背后这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每一项技术进步都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每一个安全系数的提升都可能源于一次九死一生的经历。 信源: 王冠扬:雷锋式的飞行员——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77年,西安的几位农民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忽然听到上方传来异响,他们抬头一看,
优优谈过去
2025-07-23 10:07:19
0
阅读: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