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两大巨头联袂访华,中国外交部的回应没有欢迎,而是当头一棒!原定于7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欧峰会可谓命途多舛,先是碍于美国加征30%关税的压力几次表示取消,现在好不容易按时举办,又加了个先去日本会谈的安排。中国也没惯着他们,直接把原来的两天压缩到了24小时,摆明了要让欧盟自己看清局势,别老想着当中间派。 欧盟本来盘算着,真到了节骨眼,中国总得给个台阶下。毕竟以前不少时候,双方就算有摩擦,最后也能找到缓和的法子。可这次他们想错了,自己先放出去的狠话收不回来,面子上挂不住,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组团访华的安排,也换不来中国方面的宽恕! 要说中欧之间最闹心的,还是电动汽车那点事儿。欧盟这操作,真有点没金刚钻偏揽瓷器活的意思。美国有实力搞贸易保护,他们跟着学,结果把自己架在了半空。 之前欧盟对中国电动车搞反补贴调查,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看着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卖得好,自己的车企跟不上趟,急了。 中国也没惯着,不久前直接一纸禁令,把八项电动车电池制造的核心技术纳入管制范围。这一下,欧洲车企可就坐不住了。 要知道,欧洲不少电动车品牌的电池技术,或多或少都得依赖这些核心技术。现在卡了脖子,生产线能不能顺畅转下去都成了问题,说如鲠在喉一点不夸张。 这背后,美国的影子可不少。最近半个月,俄乌冲突正到关键时候,美国四处施压,想拿俄乌问题当筹码,逼着各国在经贸上让步。 欧盟夹在中间,日子更不好过。既不想在乌克兰身上砸太多钱,毕竟自家经济已经够吃紧了;又不想彻底得罪中国,毕竟中国市场的分量摆在那儿。可在美国的关税大棒下,这个平衡还是被打破了。 继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之后,欧盟又在稀土出口管制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这就更说不过去了。全球稀土加工,中国占了多大份额,欧盟心里没数吗? 他们自己的高科技产业,从新能源设备到军工产品,哪样离得开稀土?现在倒好,一边依赖着中国的稀土加工,一边还指责中国的出口管制,这不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吗? 中国外交部的回应,看着像是没给好脸色,其实是把话挑明了。合作可以,但不能只让一方让步。以前中欧贸易额逐年上涨,2023年都突破了8500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些数据摆在那儿,说明双方有足够的合作基础。可合作得讲规矩,不能你想占便宜就来,想施压就撂挑子。 欧盟要是真有心谈,就得摆正对中国的态度。别总想着学美国搞小动作,自己的车企跟不上新能源转型的速度,不琢磨着怎么升级技术,反倒想着靠贸易壁垒挡路,这路根本走不通。中国的电动车能在全球站稳脚跟,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势,不是谁让出来的。 这次八项电池技术管制,说白了就是告诉欧盟,合作得平等。你能限制我的电动车,我自然也能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真要把关系闹僵了,欧洲车企的损失只会更大。 看看德国大众,这几年在华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越来越高,要是供应链出了问题,受影响的可不只是中国市场。 冯德莱恩和科斯塔这次来,要是还抱着高高在上的心态,那估计谈不出啥结果。中国市场的大门一直开着,进博会、自贸区,这些平台从来没少过欧洲企业的身影。但想进来,就得守规矩,别总想着既占着便宜,又不想承担责任。 美国那边的关税压力确实够大,但欧盟要是真为了讨好美国,就把和中国的合作当筹码,那最后吃亏的肯定是自己。俄乌冲突已经让欧洲能源成本涨了不少,经济本来就够难了,再跟中国闹僵,电动车、光伏、机械制造这些领域的损失,可不是点把点。 中国这次没给“欢迎”的热脸,不是不想合作,是不想再惯着那些不合理的要求。欧盟要是能想明白,放下身段,好好谈谈怎么在新能源、绿色科技这些领域平等合作,那还有的聊。要是还拎不清,那这趟访华,恐怕只能是白跑一趟。 毕竟,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谁想拿捏就能拿捏的了,合作共赢行,想占便宜耍横,那是没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