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是不想来中国的,但是没办法!7月21日,中国外交部突然宣布: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于48小时后(7月24日)抵京,开启为期三天的密集会晤。
看她之前的表现,又是炒作 “去风险”,又是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还在欧洲议会大谈特谈 “产能过剩”,活脱一副对华强硬派的态度。
会访华说白了欧盟现在是 “内忧外患”,冯德莱恩不得不低头,特朗普政府 7 月宣布对欧盟加征 30% 关税,德国汽车、法国农产品这些欧盟的支柱产业直接被掐住脖子。再这么下去,欧洲车企得集体倒闭。
这时候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自然成了欧盟的救命稻草,毕竟中国市场占欧盟电动汽车出口的 23%,医疗器械进口的 40% 都来自欧盟。冯德莱恩就算心里再不情愿,也得硬着头皮来谈合作。
还有个关键因素,就是冯德莱恩的 “美国心结”,她上任以来,处处紧跟美国步伐,从加入 “印太经济框架” 到配合美国芯片出口管制,甚至在稀土问题上威胁中国 “不给稀土就不访华”。
可结果美国反手就对欧盟加征关税,还在乌克兰问题上要求欧盟增加军费,这种热脸贴冷屁股的滋味,冯德莱恩算是尝够了。
不过,冯德莱恩这次来,也不全是来服软的,一方面想让中国在稀土出口、电动汽车关税上让步,缓解欧盟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又想在人权、新疆等问题上 “敲打” 中国,展现所谓的 “价值观外交”。
冯德莱恩这次访华,正好赶上中欧建交 50 周年,按理说这么重要的节点,双方应该谈谈怎么深化合作,可欧盟却在会前搞小动作,7 月 12 日宣布禁止中国医疗器械参与公共采购,7 月 18 日又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说到底冯德莱恩访华的尴尬处境,折射出欧盟的战略困境,既想享受中国市场的红利,又放不下 “西方优越论” 的架子;既想紧跟美国遏制中国,又承受不起经济脱钩的代价。
不妨拭目以待,冯德莱恩这次在北京,是会像她之前说的 “重新平衡中欧经济关系”,还是继续玩 “去风险” 的老把戏?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