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坏就坏在国际奥委会自身;当年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反复来中挑

潇洒的欧菲聊军事 2025-07-22 19:24:45

事情坏就坏在国际奥委会自身;当年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反复来中挑毛病,让中国人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不理他们对我们来说是最正确的选择。现在没人申办了又想起中国,网友说“别好了伤疤忘了疼”,这话实在在理。

当年中国想堂堂正正参与奥运,可他们偏要在台湾问题上搞小动作。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就是例子。国际奥委会先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发了邀请,转头就在美国撺掇下,让台湾以“中华民国”名义参赛。

这明摆着是分裂国家,中国当然不能忍。1956年的11月6日,中国直接声明放弃参赛,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对奥运说不。说到底,不是不想去,是这规则被玩得太不像话,咱不能丢了原则。

1979年名古屋会议算是纠正了错误,恢复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才算真正意义上第一次走进奥运赛场。

那时候的运动员,带着全国人的期待,拼下了15枚金牌,许海峰的第一枪,至今想起来还让人热血沸腾。可真到了申办奥运会,奥委会给咱们的难处就没断过。

上世纪九十年代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中国光是准备工作就做了好几年。外交上四处沟通,把能想到的细节都抠了一遍,还得应付各种明里暗里的要求。比如有人拿环境说事儿,有人拿基础设施挑刺,好像中国办奥运就是天方夜谭。最后差了两票落选,不少人心里都憋着股劲儿。

等到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难度一点没减。那会儿为了让国际奥委会委员们满意,北京把城市规划改了又改,光是场馆设计就推翻了好几版。就说鸟巢,最初的设计方案被质疑成本太高,工程师们熬夜优化,才拿出既实用又亮眼的最终版本。可即便这样,申办成功后,各种挑剔还是没断。

有人说北京的空气质量不行,运动员没法比赛。中国就下大力气整治,关停了周边几百家污染企业,甚至临时调整了机动车限行政策。2008年8月,北京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100%,那些质疑声才小了点。

有人说志愿者服务不专业,北京就组织了几十万志愿者,从礼仪规范到外语能力,培训了整整一年。开幕式上,千人击缶的震撼,活字印刷的精妙,全世界都看见了,可还是有人鸡蛋里挑骨头,说这是“人海战术”。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终有204个国家和地区参赛,运动员人数超过1.1万,创下当时的奥运纪录。赛事组织零失误,场馆运行没出一点岔子,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当时也说了“无与伦比”。可那些曾经的挑剔,早就刻在了不少人的记忆里。

这些年,奥运会申办越来越冷清。以前大家抢着办,觉得是露脸的机会;现在一算账,建场馆要花钱,赛后维护是负担,不少国家干脆直接放弃。

2024年巴黎奥运会,申办时就没几个竞争对手;2028年洛杉矶,更是因为没人申办,直接被“指派”承办。这时候,国际奥委会又想起中国了。

有人说让中国再办一次,好像中国天生就该当“接盘侠”。可凭什么啊?当年中国求着公平对待的时候,他们在哪?

当年中国为了办好奥运,全民动员、勒紧裤腰带搞建设的时候,他们在挑刺。现在大家都觉得麻烦了,就想起中国的好,想起中国能把事儿办得漂亮,这算盘打得也太响了。

中国不是不能办奥运。2022年北京冬奥会,又一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能力。开闭幕式的简约大气,冰丝带的科技含量,运动员村的贴心服务,没出一点幺蛾子。但办不办,得看值不值,得看有没有诚意。

国际奥委会要是真想来找中国,先把当年那些乱七八糟的挑剔收起来,先把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的规矩立起来。别总想着让中国付出,又在旁边说风凉话。

中国愿意为奥运贡献力量,但不代表中国就得无条件当“救火队员”。毕竟,谁的精力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谁的付出也该被尊重。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136
潇洒的欧菲聊军事

潇洒的欧菲聊军事

潇洒的欧菲聊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