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陈独秀被国民党逮捕,国内外各界人士纷纷想方设法施救,蒋介石甚至接到了

平原隐者吖 2025-07-22 14:20:31

1932年,陈独秀被国民党逮捕,国内外各界人士纷纷想方设法施救,蒋介石甚至接到了爱因斯坦的致电:“陈独秀是东方的文曲星,不是扫把星,请求给予释放!”

那年秋天,上海法租界一间不起眼的寓所里,陈独秀正伏案疾书。

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我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或许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逮捕会让他的名字从东方传到西方,甚至惊动了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那天晚上,叛徒的出卖让巡捕破门而入,陈独秀第五次沦为阶下囚。

消息传开,社会各界炸开了锅,宋庆龄、蔡元培、胡适等数十位名流联名致电国民政府,连远在德国的爱因斯坦也发来电报,称他是“东方的文曲星”,恳请蒋介石放人。

陈独秀被捕的罪名是“危害民国”,法庭上,他反唇相讥:“孙中山反对清政府时,是不是也算叛国?旁听席爆发出掌声,可国民党依然判了他13年。

这场审判轰动全国,不仅因为陈独秀的身份,更因为他的命运牵动了国际视线。

爱因斯坦的求情电报并非偶然,这位科学家虽未见过陈独秀,却通过《新青年》等文章熟知其思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陈独秀公开斥责蒋介石“奴性抗日”,这种硬骨头精神让爱因斯坦深感共鸣。

科学家的电报里没有外交辞令,只有直白的请求:“他不是扫把星,不该是囚徒。”

蒋介石的反应却冷若冰霜,他回复爱因斯坦:“陈独秀是共产党祸乱的始作俑者,必须依法惩处。”

这话背后藏着更深的恩怨,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皆死于国民党之手,他本人曾写诗痛骂蒋介石“清党反共,革命送终”。

但即便血仇未消,陈独秀在狱中的表现仍让国民党高层侧目。

国防部长何应钦来求字,他挥笔写下“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蒋介石也派亲信许诺高官厚禄,他冷笑拒绝:“我和他不共戴天。”

监狱的五年反而成了陈独秀的“研究室”,他埋头写《小学识字教本》,拒绝为出版改名,国民党给的五万元支票,他原封退回。

这种宁折不弯的脾气,连毛主席后来都评价:“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功劳要写进历史。”

而爱因斯坦的声援,更像是一面镜子,科学家的跨国界关切,映照出陈独秀思想的国际影响力。

当时共产思潮风靡欧美,像罗素、杜威这样的学者也纷纷致电蒋介石,他们未必赞同共产思想,但不该因坚信自己的理想信念而获罪。

1937年抗战爆发,陈独秀提前出狱。有人劝他去美国写回忆录,他摇头:“我要回党内工作。”

可当组织提出“与托派划清界限”的条件时,他又倔强地拒绝认错。

这种矛盾贯穿他的一生,既痛恨蒋介石,又在民族危亡时支持联合抗日,既渴望回归组织,又不肯妥协原则。

最终他漂泊至四川江津,在贫病中离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对得起工农大众。”

回头再看爱因斯坦那封电报,它早已超越了一次简单的营救。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人,因对自由与真理的追求被历史勾连。

陈独秀的悲剧在于,他始终被时代洪流裹挟,却从未放弃独立思考,爱因斯坦的举动则提醒我们,伟大的灵魂总能在人性的高度相遇。

今天重提这段往事,不仅为记住一位知识分子的风骨,更为了追问,一个社会该如何对待它的“文曲星”?是囚禁,还是珍视?答案或许藏在历史的回声里。

0 阅读:89

猜你喜欢

平原隐者吖

平原隐者吖

人,在不在江湖,都会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