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又一知名师范大学,揭牌三甲附属医院

转自:医学界

“双一流”高校南京师范大学,揭牌一家三甲附属医院。

7月11日,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式挂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淮安医院”。同日,南京师范大学脑科学与心理健康智能支持研究院淮安分院揭牌。

这被视为校医双方深化合作的又一举措。淮安副市长封蕴珊在致辞中表示,签约揭牌开启了“医教融合、产研联动”的全新篇章,努力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医学教育与医疗服务综合体。

目前,南京师范大学暂无医学院,但已相继揭牌多家附属医院,包括与常州市体育医院共建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体育医院”,与南京栖霞区迈皋桥社区服务中心共建的“附属栖霞体育医院”。

除南京师范大学外,不少文科类高校正“抢滩”医学。

挂牌三甲附属医院,暂无医学院

在7月11日上午举行的签约挂牌仪式上,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岳嵩指出,共建附属淮安医院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次合作旨在通过学术科研资源和临床医学资源的双向融合、赋能,共促“新文科、新医科、新工科”跨学科解决方案,探索“生理-心理-社会”整合的精神卫生医院发展新模式,探索“大健康”教育创新路径。

南京师范大学有着百年历史,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特色鲜明、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

官网“学院设置”一栏显示,截至目前,该校暂无成建制的“医学院/部”,设有生命科学学院和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其中,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于2018年12月揭牌成立。

在新版学科目录中,药学是医学学科门类下属的一级学科,依托该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开办生物工程(制药方向)本科专业,现拥有生物技术博士点,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博士点,在制药方向初步形成本硕博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官网介绍,目前正加快在运动与健康、大健康与人工智能、公共健康政策与管理等方向与学校现有的学科进行交叉,逐步形成工科、文科与医科相依相融的学科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师范大学“临床医学”学科于2023年进入ESI全球前1%。此外,“精神病学/心理学”是南京师范大学强项之一,同样跻身ESI全球前1%。

南京师范大学曾发文介绍,精神病学/心理学在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共发表论文539篇,总被引次数4355次,篇均被引次数8.08次,高被引论文7篇。

此次挂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的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就是一所以精神科、心理科、神经科、睡眠医学科为特色的三甲专科医院。

该院建于1970年,现为江苏省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实际开放床位1350张,日均门诊800余人次,年住院近1万人次。

医院还是徐州医科大学淮安第二临床学院、济宁医学院淮安精神卫生临床学院。淮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淮安市心理卫生中心、淮安市癫痫治疗中心、淮安市帕金森病诊疗中心、淮安市心理咨询中心等中心都挂靠于此。

签约挂牌仪式上,岳嵩表示,希望校医双方今后充分发挥资源平台优势,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围绕脑科学与脑疾病、心理与生命健康等重要方向,强化所属部门、学院之间的交流对接和深度合作,培养更多复合型医学人才等。

牵手大三甲,建设“新工科”

除挂牌三甲附属医院外,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与多家知名医院相继建立合作。

2022年1月19日,南京师范大学与南京鼓楼医院签署合作备忘录;两年后的1月26日,双方共建“生命健康研究院”;不到1年时间,联合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成功获批,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研究成果,2家科技公司成功落地。

2024年年底,南京师范大学与江苏省人民医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领导发言都谈到了“新医学人才培养”等内容。

此外,南京师范大学还与南京市口腔医院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南京市口腔医院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表示,与南京师范大学等合作推动“口腔医学+”交叉学科发展,深化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合作,专家科研产出与成果转化。

积极推进与医院的合作,或与其学科建设思路等相关。

今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召开“学科建设推进会”,校党委书记王成斌指出,学科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龙头,要坚持“弘文、强理、建新工”的学科建设思路。所谓“新工科”,王成斌曾指出,是聚焦生命科技和信息科技等,加快形成具有跨学科优势的增长点。

官网介绍,目前学校学科已涉及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和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

南京师范大学还拥有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和教授坐镇的南京师范大学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是全国一流。这些布局均为学校开展健康科技领域的新工科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一批文科院校发力医学

除南京师范大学外,一批以文科见长的高校正在医疗相关领域发力。

其中,有高校设立了医学相关学科或学院,有些虽未有医学学科,但具备了医学院必备的“拥有1所附属医院”的条件。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均以各种形式涉足医学学科。

在文科类高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医学被视为“高校发展的神助力”,尤其是在理医工交叉融合的背景下,一所高校有了医科,相当于多了一整个极具学术价值的学科版块。

同时,建起医学院后,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甚至高级职称会成倍增加,因此业内常有“高校得医学院者得科研天下”一说。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新医科,而新医科强调医、文、工、理等多学科融合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推行跨专业和跨行业教育,这也为文科类院校跨界办医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2020年5月,985高校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医学与健康研究院。紧接着,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挂牌成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首个医学本科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随之设立。

如今,华东师范大学拥有基础医学博士、硕士学位点,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挂牌成为其附属医院。这两年,该校又进一步提出:为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医学院奠定基础。

再比如,医学积淀深厚的湖南师范大学,自2024年11月起相继揭牌成立5个医学领域的新学院:11月15日,成立护理学院;11月23日,成立公共卫生学院;12月1日,成立药学院;12月15日,成立基础医学院;12月21日,成立医学技术与转化学院。

公开信息显示,湖南师范大学将构建“多学科、多层次、多模式的医学教育体系”,推行跨专业和跨行业教育,如开展医学生物信息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等多专业融合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现象的出现,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更加多元化,就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曾提议,批准建立医学人文的一级学科“是时候了”。

在此背景下,以人文社科为强项的院校布局医学,为医学教育和医疗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也有专家提醒,一是要看是什么样的高校在办,二是看怎么办,三是看办什么样的医科……

1.南京师范大学官网、官微

2.南京市口腔医院官网

3.软科

校对:臧恒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