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71年,太平公主去外祖母家串门。谁知,表哥贺兰敏之竟强行与她发生了关系。事发后,武则天暴怒不已。但碍于姐姐的面子,她只判外甥流刑。几天后,武则天越想越气,派杀手暗杀了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643年出生在洛阳,是武则天的外甥。他爹贺兰安石当过中书令,算是个大官,但敏之小时候就没了爹,家里靠着母亲武顺撑着。 武顺是武则天的姐姐,姐妹俩感情不差,武顺带着敏之和妹妹贺兰氏投奔武则天后,日子才好起来。武则天对这个外甥挺上心,认他当半个儿子,赐他武姓,还封了个周国公,让他混进了朝堂。 敏之长得俊俏,又有才华,写过《三十国春秋》,在长安的文人圈子里挺有口碑。官当到左散骑常侍、弘文馆学士,经常跟着武则天进出宫廷,前途看着一片光明。那时候,谁不说他是武家的希望?可谁也没想到,这家伙后来会把自己搞得那么惨。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666年。敏之的妹妹贺兰氏长得漂亮,被唐高宗李治看上了,进了后宫。武则天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容不下这个潜在威胁,暗地里把贺兰氏毒死了。 这事对敏之打击太大,他在妹妹灵前哭得死去活来,后来还察觉了真相。从那以后,他整个人就像变了样,开始放纵自己,满脑子都是报复和怨恨。 他干了不少出格的事,最离谱的传言是跟外祖母杨氏搞出了丑闻。这在当时可是大逆不道,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他还不止干这一件蠢事,行为越来越轻浮,甚至连亲眷都不放过。 武则天看在眼里,气得不行,但碍于他是姐姐的儿子,暂时没动他。可这家伙压根不知道收敛,最后把自己推上了绝路。 公元671年,太平公主才六岁,是武则天和高宗的掌上明珠。那天她去外祖母杨氏家串门,本来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贺兰敏之当时也在那儿,表面上客客气气,谁知道背地里打着什么主意。趁着没人注意,他对太平公主下了手。这事要不是有个忠心的宫女拼死拦着,后果不堪设想。太平吓得逃回宫里,哭着跟武则天说了经过。 武则天一听,气得差点把桌子砸了。她这人最护短,女儿受了这种委屈,简直是往她脸上扇巴掌。可毕竟是姐姐的儿子,她没立刻下死手,只判了个流放岭南,想着先冷静冷静再说。 可这口气她实在咽不下去,没几天就改了主意,派人追到半路,把敏之给弄死了。这事做得隐秘,《旧唐书》里只淡淡提了一句“以马缰缢死”,但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武则天处理这事,既狠又纠结。她先是流放敏之,明显是顾着姐姐武顺的面子,毕竟武顺活着的时候,她们姐妹关系还算过得去。 可太平公主的事不一样,那是她的底线,谁碰谁死。她后来派人暗杀敏之,既是给女儿出气,也是警告所有人:别以为靠着裙带关系就能为所欲为。这招够狠,但也看出她心里那点挣扎,毕竟是自家亲戚,下手前总得掂量几分。 敏之的死,对武顺打击不小。她本来就指望这个儿子撑门面,结果人没了,自己也撑不了多久,两年后就病死了。 贺兰家从此彻底垮了,再也没翻过身。武则天这一手,既保住了自己的威严,也让家族内部的裂痕暴露无遗。 贺兰敏之这辈子,起点不禁止停车标牌看着高,实则是个悲剧。他有才华,有背景,按理说前途无量,可为啥会走到这一步?说白了,就是权力这东西太毒了。 他妹妹被武则天害死,他恨得要命,但又不敢明着跟武则天对着干,只能憋着这股怨气,最后憋成了变态。加上他仗着武家的势力,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干啥都没人敢管,越来越肆无忌惮。到头来,他毁在自己手里,也毁在了那个吃人的权力场里。 这事搁现在看,跟职场里那些靠关系上位的人有啥区别?一开始风光无限,可要是没真本事,迟早得翻车。敏之就是个活例子,有才没德,权力给了他机会,也给了他绳子,最后把自己勒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