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孩哥火了!广东,女子中午点外卖,打开门却发现是一个小孩拿着外卖爬了16楼送上来,女子打听后才知道,因为有的写字楼外外卖员上不去,这小孩哥就专门在写字楼里爬楼送外卖,一元一单赚外卖小哥的钱,生意那是出奇的好。 众所周知,很多写字间一到中午的饭点,电梯就会相当忙碌,有送餐的,还有上下楼去吃饭的,在那座广东的写字楼里,午后空调开得再大,也吹不散电梯口的焦躁。 十几个外卖员被堵在门口,手机订单的催促声响成一片。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而拥堵的电梯正在一秒一秒地吞噬它。 正当所有人一筹莫展时,一个瘦小的身影从人群缝隙里钻了出来。他穿着一件被汗水浸透的灰T恤,浅蓝色的裤腿上还沾着灰,脚下一双凉鞋跑起来“哒哒”作响。他没有和其他人一样等电梯,而是抱着一个几乎有他半人高的外卖袋,一头扎进了楼梯间。 几分钟后,住在16楼的李女士打开门,看见一个满头大汗的小男孩。男孩的刘海被汗黏在额头上,却先把餐袋往前一递,声音清脆:“姐姐,你的外卖!爬16层楼可真累,不过我赚了一块钱!” 原来,这个小男孩把写字楼的“电梯拥堵”看作了一个商机。每天午饭时间,他准时出现在楼下,专门找那些对着电梯叹气的外卖员,凑上去问:“叔叔,我帮你送,一块钱一单,干不干?” 这背后,还有他爸爸的鼓励。暑假开始,爸爸就对他说,别总看手机,不如出去锻炼锻炼,顺便学着自己赚钱。爸爸甚至还教他怎么察言观色,判断哪个外卖员最着急,什么时候“出击”成功率最高。 谁知这孩子不仅有眼力见,体力更是惊人。楼道监控显示,他爬楼梯几乎是三步并作两步往上蹦,速度竟然比等电梯还快。连楼里的保洁阿姨都开玩笑说,这孩子跑楼梯的声音,比上班打卡还准时。 起初,外卖员们还半信半疑,可很快就发现这个“小帮手”效率奇高。一块钱,省下至少十分钟的等待和爬楼辛苦,这笔交易划算得很。渐渐地,一些骑手开始主动找他合作,甚至有女骑手放心地把整个外卖箱交给他,自己则在楼下接新的订单。 当然,外卖员们对他可谓“又爱又无奈”。爱他的高效,有时也无奈他过于积极,连想自己爬楼赚个步数的骑手,都可能被他半路“截胡”:“叔叔你等电梯吧,我送更快!” 一块钱的交易,产生的价值却不止一块钱。对顾客而言,这份由孩子气喘吁吁送上门的外卖,多了一份意外的温暖。李女士说,当时又惊又喜,心里觉得特别感动。 有一次,一位阿姨看他可爱,塞了块饼干,他吃完还不忘仰着头说:“阿姨下次点外卖还找我呀,一块钱保证送到!”把办公室里的人都逗乐了。 对小男孩自己来说,这更是意义非凡的暑期实践。他的储蓄罐随着每天的步数一起“膨胀”,里面装着的不仅是硬币,更是体力劳动换来的成就感。他学会了观察、沟通,理解了赚钱的不易,也尝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这堂生动的社会课,远比任何补习班都来得深刻。 李女士把这件事发到网上,立刻引起了热议。许多父母感慨,这才是暑假该有的样子,比起自家天天抱着平板的孩子,这个男孩已经领先太多。一些职场人则佩服他的“商业头脑”,称赞他精准解决了“电梯拥堵”这个痛点,简直是未来的创业奇才。 有人提出,一个小孩每天爬十几层楼,膝盖能受得了吗?家长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甚至有人质疑,这算不算雇佣“童工”?不过,更多人认为,在家长知情且陪同、孩子完全自愿的前提下,这更像一场宝贵的成长体验,而非剥削。 在这个暑假被各种课程和电子产品填满的时代,这个小男孩用汗水踩出了一条别样的成长之路。支持也好,担忧也罢,这些声音背后,其实都是成年人对下一代的共同期许:希望他们既有敢于尝试的勇气,在遇到磕绊时也能被社会温柔地接住。 小孩哥”就像一颗闪耀的星,照亮了青少年成长的道路。他让我们看到,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完全有能力摆脱手机的束缚,在现实生活中绽放光彩。希望更多的孩子能以“小孩哥”为榜样,放下手机,勇敢地走向社会,在劳动与实践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信源:民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