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殡葬仪式这方面,东北真应该跟山东好好学学,一切从简。 昨晚,婆婆说,昌邑老家那边

殡葬仪式这方面,东北真应该跟山东好好学学,一切从简。 昨晚,婆婆说,昌邑老家那边,村里有个老人热死了。早晨死,接着就殡了,一上午就完事。主家给帮忙干活的人每人一盒到两盒烟,不管饭。不用请主事的先生,也没有诸多繁琐的程序。直系亲属有给钱的,给了也是一百二百,邻居一般拿两捆纸就行。 辽宁这边的殡葬程序太繁琐,分大三天、小三天。老孙的姑父,前天早上去世,今天上午火化,今天早上出殡,属于大三天。 东北人对白事特别重视,亲朋好友一般都到场,随礼二百起步,多了不限。 这个很正常,关键是程序繁琐。大表弟昨天请的这个司仪,是个八十岁的老头(姑婆闺蜜的老伴,他主动请缨)。他的既定程序都是老样式:每天得送好几次浆水,这还不算麻烦,最麻烦的是哭七官、传菜、哭九场(都雇人),送盘缠的时候,小辈们需三叩九拜。 这些仪式举行的时候,儿孙们得按男左女右一字排开,或跪着,或跪着磕头谢礼。这边就这么个习俗,没有人违背。 我写这些,不是说姑父的葬礼让我们受累了。当年,老孙从山东来辽宁上学,高中三年,休息的时候,大多去姑姑家;我儿子也是姑姑和姑父一手带大的;他们平时待我们也不薄。在我心目中,姑父是如公公一样的存在,所以我希望陪姑父更久一些。 但是,真觉得这些繁文缛节大可不必,后辈们趁老人在世的时候及时行孝,远比他们离世时磕头如捣蒜,哭天抢地强百倍。 殡葬方面,东北人真得跟山东人好好学学,斯人已逝,没必要折腾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