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中医说:夏天吃对这4样,阳气蹭蹭涨!脾胃不寒了,湿气也跑 一到夏天,天气热得像蒸

中医说:夏天吃对这4样,阳气蹭蹭涨!脾胃不寒了,湿气也跑 一到夏天,天气热得像蒸笼,人也容易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动不动就被湿气缠上。这时候,如果你还乱吃冷饮、贪嘴烧烤,那可真是“火上浇油”。中医早就告诉我们:夏天吃对几样东西,阳气自然扶正,脾胃舒服了,湿气自然就消停了。 第一样要推荐的,是生姜。别看它平平无奇,切一片放在汤里、炒菜时爆个锅,它可真是夏天里的一把火。中医讲“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是随便说说的。夏天阳气在表,体内反而容易受寒,尤其是空调吹久了、冷饮喝多了,脾胃最容易被寒气侵袭。这个时候,来点生姜,既能温中散寒,又能唤醒脾胃的动力。尤其对那种早上起床没精神、吃饭没胃口的人,一碗加了姜丝的粥,简直是神仙操作。 再来说说扁豆。别看它长得不出众,可它在中医里可是“健脾高手”。夏天湿气重,很多人一到梅雨季就觉得浑身沉重,像背了个沙袋。扁豆性平味甘,能健脾化湿,尤其适合脾虚湿盛体质的人。拌凉菜、煮汤、炒肉都能用它,既能增加饱腹感,又不会增加肠胃负担。有些南方家庭,早上会炖一锅扁豆粥,全家吃得顺口又养生,这就是把饮食变成了生活的智慧。 第三样不能少的,是冬瓜。虽然名字里带个“冬”字,但它可是夏天的清热利湿好帮手。冬瓜性凉,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水分,对浮肿、口干、烦躁等夏季常见问题都有缓解作用。而且它脂肪含量极低,减肥人士也能放心入口。做一道冬瓜排骨汤,不仅清甜解腻,还能补中益气,特别适合那些一到夏天食欲下降、肠胃虚弱的人。北方人喜欢红烧冬瓜,南方人钟爱冬瓜海米汤,各有风味,各养一方。 第四样食材,是茯苓。这不是日常超市里随便能买到的菜,但在中药铺或者一些懂行的老百姓家里,它的地位不亚于米面油。茯苓性平味淡,最擅长渗湿利水、健脾安神。夏天人容易心烦气躁、晚上睡不好,茯苓就像个温柔的调和剂,让你从内到外都清清爽爽。很多人喜欢用茯苓粉加米粉做成茯苓糕,也可以煲汤、熬粥,是一种吃了不觉苦、用着真见效的好东西。 除了食物本身,怎么吃、什么时候吃也讲究。比如姜最好早上吃,起床后一碗姜丝粥,暖胃又提神;而冬瓜汤适合中午喝,帮助清热解暑;扁豆和茯苓则可以作为晚餐的汤料,既不油腻,也不会让肠胃负担加重。中医讲究“顺时养生”,夏天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正是调养脾胃、驱散湿气的好时机。如果这时候不注意,等到秋冬就容易积病成疾,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饮食只是调养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习惯也不能忽视。别老待在空调房,适当出点汗有助于排湿;喝水要分时段,别渴了才猛灌;饭后散步十分钟,有助于消化,也能调动阳气升发。夏天不吃冷、晚上不熬夜、情绪别太激动,这些看似小事,其实对身体的调节作用不比一碗好汤差。 中医养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夏天的饮食调养,不是为了立竿见影地“治病”,而是为了让身体在炎热中依然保持内在的平衡。当你发现自己不再一到夏天就冒痘、犯困、拉肚子,那就说明你已经吃对了、养对了。 夏天不只是吃瓜、喝冷饮的季节,更是调阳气、养脾胃、祛湿气的好时机。生姜、扁豆、冬瓜、茯苓,这四样看似普通的食材,其实藏着中医千年的智慧。它们不是药,却胜似药,在日常一餐一饭中,就能悄悄改变我们的体质。把握住这个季节,吃对了,整个人都能轻松起来,阳气也跟着蹭蹭往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