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区高考到底怎么样?反正,今年昌平二中由于诞生了屏蔽生而红透半边天,连学校所在地回龙观的房价都止跌回稳了。一起来看今年北京各区高考最高分及对应学校情况: - 昌平区:最高分是昌平二中回龙观校区的1位屏蔽生(屏蔽生是指高考成绩排名全市前20,为防止状元炒作,分数暂不公开的考生 ) - 延庆区:最高分700分,出自延庆一中 - 通州区:最高分695分,来自人大附通州 - 顺义区:最高分693分,由牛栏山一中取得 - 大兴区:最高分690分,出自大兴一中 - 怀柔区:最高分683分,来自101怀柔 - 房山区:最高分678分,由北京四中房山分校获得 - 密云区:最高分670+ ,出自密云二中 - 平谷区:最高分656分,来自平谷中学 - 门头沟区:最高分675分,由大峪中学取得 - 经开区: 据说690+,来自十一亦庄学校 - 燕山区:暂无数据,有知道的请告知。 北京城区和郊区高考成绩差异大,根源是生源、师资、培养方式“三重落差” ,通俗来说: 1. 生源:“好苗子”往城区跑 城区(如海淀、西城)像“教育磁铁”,吸走了郊区的优质生源: 一方面: 家庭主动迁移:郊区里经济条件好、重视教育的家庭,会主动到城区买房搬家到城区,让孩子自小读名校(比如为了上人大附、北京四中); 另一方面: 学生跨区择校,郊区本身成绩好的孩子,在小升初、中考时也会想办法往城区考——毕竟城区学校名气大、机会多。反过来,郊区学校里成绩拔尖的孩子越来越少,就像“种地把好种子都挑走了”,高考自然难出高分。 2. 师资:“好老师”留不住也招不来 城区和郊区的老师,像是“两个世界”: 城区吸引好老师:城区学校工资高、平台大(能接触最新教学方法、和名校交流),优秀老师挤破头想进; 郊区呢,则留不住老师:郊区位置偏,待遇不如城区,还难给老师提供发展机会。甚至有些郊区的好老师,会被城区学校“挖走”。 老师是教学的“发动机”,城区老师经验丰富、方法灵活,郊区老师可能“一个人顶好几个岗位”,教学质量自然有差距——就像赛车和自行车,动力差太多。 3. 培养方式:“教育资源”差出一大截 这又分家庭和学校两头来看: 先看家庭层面: 城区家长很多是大学生(甚至985名校毕业),不仅能辅导孩子学习,还舍得花钱报课外班、带孩子去科技馆、听讲座、参加竞赛; 郊区家长要么工作忙顾不上,要么自己能力差也辅导不了,要么觉得“学课本就行”,孩子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 可现在高考越来越考“灵活题”(比如结合时事、实践探究),郊区孩子碰到这类题,就像“没见过世面的选手”,根本不熟。 再看学校层面: 城区学校有成熟的竞赛班、强基计划培训,还能请专家来讲座;郊区学校资源少,只能把精力“死磕课本”,拓展不了太多。就像跑步,城区孩子坐着“教育快车”,郊区孩子只能靠双脚追,差距越拉越大。 这三个差距互相叠加:生源差→学校难吸引好老师→培养方式更弱→成绩更差……形成恶性循环。 不过,现在郊区也在市教委的协调下积极“引进名校”(比如人大附通州、一零一怀柔,十一亦庄等),未来差距可能缩小,但短期内想追上城区,还是很难的很难的,几乎不可能实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