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治疗唇炎的良方
唇炎作为口腔黏膜疾病中的常见类型,近年来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有接触性唇炎、光化性唇炎、剥脱性唇炎等多种亚型,其发病机制涉及免疫异常、环境暴露、基因易感性、不良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在治疗方面,西医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控制症状,但长期使用存在不良反应多、易复发等问题;中医则从整体辨证论治出发,通过中药内服、外用等方式调节机体状态。唇,乃脾之外候,为脾胃经络气血外荣之所。《黄帝内经》有云:“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清晰点明唇与脾胃的紧密联系。唇炎,虽病位在唇,但其根源却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失和息息相关。饮食不节,过食辛辣炙煿之品,易致脾胃积热,循经上攻于唇;情志不畅,肝郁化火,火性炎上,灼伤唇部脉络;久病体虚,气血亏虚,唇部肌肤失于濡养;或外感风、燥、湿、热之邪,侵袭唇部,均可引发唇炎。唇干皲裂、红肿瘙痒、脱屑糜烂等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外在容貌与日常生活,更提示着体内脏腑阴阳平衡的失调。
泻黄散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原方用于治疗脾胃伏火证,以清泻脾胃伏火为主要功效。在唇炎的治疗中,泻黄散通过清泻脾胃伏火、疏散郁热、调和脾胃,从根源上改善脾胃功能,消除唇炎产生的内在病理基础,进而缓解唇部炎症症状,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患者下嘴唇干燥脱皮数年,当为脾经伏火所致,患者平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使脾胃伏火,火邪日久耗伤阴气,脾虚痰湿内停,受伏火影响,炼液成痰,变为痰热,阻滞经脉,津液化生受阻不能濡养嘴唇,导致嘴唇干燥脱皮、瘙痒。患者喜食辛辣则使火邪更旺故而症状加重,房事及手淫后又致肾阴亏虚,肾阴为一身阴之首,故而导致脾阴不足,所以症状也会加重。本方以黄连温胆汤和胃,化痰降火,因阴虚明显故而去掉茯苓、半夏加入石斛养阴。脾经伏火不可以清热解毒,当宣透郁热,所以泻黄散的核心在于重用防风,防风甘润为“风药中之润剂”,藿香助防风宣透,且能化湿醒脾,石膏、栀子皆为辛凉之品,既能清热又能宣散,用在此处甚是妥当。连翘一味被称为疮家圣药,治疗疮疡我经常使用,效果明显,全方配伍精当,故而效如桴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