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过来,欧盟和乌克兰,包括俄罗斯都沉默了:欧盟将黑山、塞尔维丑、乌克兰等9个国家列入发展库,就在乌克兰信心满满之时,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再次重申,不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 这话一出口,欧盟总部、乌克兰总统府,连远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全安静了,谁都没料到,乌克兰刚闯完入盟最后一道审查关,欧尔班会把反对的态度摆得这么死。 欧尔班直接在社交平台上把话撂死:匈牙利现在不支持,将来也绝不会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这话跟炸雷似的,一下子把所有人都炸懵了。 乌克兰入盟未成功,核心原因有三点。一是欧盟的硬规则:新成员加入需27国一致同意,这一“全票通过”要求让单个成员国拥有否决权,成为关键门槛。 二是匈牙利的坚决反对,该国因能源依赖俄罗斯、担忧乌克兰入盟分流欧盟补贴,且国内95%民众反对此事,始终攥着否决权不放。 三是乌克兰自身未达入盟标准,欧盟明确指出其在司法独立、打击腐败等领域存在短板,甚至出现改革倒退的负面趋势。 哪怕多数欧盟成员国表态支持,只要规则不改、匈牙利不让步、乌克兰改革未落地,入盟就只能停留在纸面。 而匈牙利的反对可不是一时冲动,全是实打实的利益账在撑腰。这国家的能源命脉几乎捏在俄罗斯手里,90%的原油、80%的天然气都从俄罗斯进口,连提供全国一半电力的核电站,技术和铀料都得靠俄罗斯,扩建项目还用着俄方的贷款。 要是乌克兰真加入欧盟,欧盟必然会把对乌政策和对俄制裁绑得更紧,匈牙利的能源供应就得断档,这可不是小事,直接关系到国内经济和民生。 就别提钱的事儿了,欧洲自冲突以来给乌克兰的援助已经达到1320亿欧元,其中近九成是要还的贷款,这些钱里就有匈牙利的财政贡献。 2024年匈牙利自己还掏了2亿欧元援助乌克兰,接收了1400万难民,本国民众早就怨声载道。 要是乌克兰入盟,欧盟的农业补贴、区域拨款肯定要向这个新成员倾斜,匈牙利农民的钱包就得缩水,这种“自己吃苦还要贴钱”的买卖,欧尔班要是敢答应,国内民众第一个不答应。 之前欧盟搞难民分摊,匈牙利就硬顶着不执行,2023年那个自愿接收8000难民的机制,最后只落实了2500人,可见在利益面前,所谓的集体责任根本站不住脚。 乌克兰的沉默里全是绝望,之前闯过审查关的兴奋,被欧尔班一盆冷水浇得透心凉。 泽连斯基再呼吁也没用,毕竟入盟从来不是“过了考试就能毕业”。欧盟给乌克兰的援助看着不少,但463.8亿欧元的财政援助里,416.4亿都是要还的贷款,乌克兰本来就被战争拖得经济濒临崩溃,入盟本是想靠欧盟的补贴喘口气,现在这希望直接成了泡影。 那些盼着入盟后能有稳定生活的乌克兰老百姓更惨,他们以为加入欧盟就能摆脱苦难,却没想到自己的命运被远在布达佩斯的政治决策攥着。 讽刺的是匈牙利一边反对乌入盟,一边还在给乌克兰供电,2024年甚至成了乌克兰最大的境外电力供应商,这种“既给甜枣又打耳光”的操作,把利益优先的逻辑展现得淋漓尽致。 克里姆林宫的沉默则是一种“坐山观虎斗”的淡定。俄罗斯太清楚欧盟的软肋了,匈牙利对俄能源的依赖就是它安插在欧盟内部的“楔子”。 只要这层依赖关系没断,匈牙利就不会跟着欧盟的步调硬抗俄罗斯,乌克兰入盟受阻,意味着欧盟对乌的支持很难形成更紧密的捆绑,这对俄罗斯来说是求之不得的结果。 之前欧盟多次想通过对俄制裁施压,都因为匈牙利的反对而打了折扣,现在乌克兰入盟遇挫,等于又给欧盟的对俄统一战线划了道口子,俄罗斯根本没必要表态,看着欧盟内部分裂就够了。 欧盟总部的沉默最是尴尬,他们早就想粉饰团结,却一次次被现实打脸。 2023年格拉纳达峰会本想展现凝聚力,结果因为移民政策和扩员问题吵成一团,欧尔班甚至骂移民政策改革是“合法强奸”,最后连共同宣言都差点难产。 欧盟扩员本就争议重重,8个候选国人均GDP大多低于欧盟平均水平,真加入了又是一笔巨额开销,德国、法国这些大国嘴上不说,心里也打鼓,只是没像匈牙利那样直接撕破脸。 现在欧尔班把话挑明,等于把欧盟的内部矛盾摆到了台面上,那些“欧洲一体化”的口号瞬间变得苍白。 说到底,这场沉默就是一场利益的摊牌。匈牙利要保能源、保民生、保钱包,欧盟要护脸面却破不了规则的局,乌克兰要希望却没实力,俄罗斯看热闹不嫌事大。 最无辜的还是两边的老百姓,乌克兰人盼着入盟过好日子,匈牙利人担心自己的税款被挪用,可在国家利益的博弈里,他们的期盼只能沦为牺牲品。 只要“一致同意”的规矩还在,只要各国的利益算盘还打得噼啪响,乌克兰的入盟梦就只能是镜花水月,欧盟的团结也永远只是自欺欺人的假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