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亡我之心不死,竟然于深夜,趁着我们都在熟睡的时候,攻击我们的中国科学院的授时中心。 10月19日,国家安全机关的一则通报砸向网络: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在每个北京时间的深夜,当我们熟睡之际,对掌管“北京时间”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发动了长达两年的隐蔽攻击。 动用42款特种网攻武器,从手机终端渗透到核心系统轰炸,这场针对国家“时间命脉”的行动,根本不是简单的网络窃密,而是一场瞄准中国发展根基的战略遏制。 早在2010年,美方就用“震网”病毒攻击伊朗核设施,开了网络武器攻击关键基础设施的先河,而这次攻击授时中心的武器,不少和当年“震网”病毒、NSA“怒火喷射”平台同源,只是换了更隐蔽的“马甲”。 他们甚至沿用了“棱镜计划”的老套路——勾结境外设备厂商,利用系统漏洞下手。 这次盯上的某境外品牌手机,早在2014年就被曝光存在“用户不知道的后门”,2013到2017年间还给美国政府提供了两千多项账户内容,对中国的信息调取却一概拒绝。 这种把商业产品变成窃密工具,用网络武器打击竞争对手的做法,早已成了美方的“标准操作”。 值得警惕的是,攻击的突破口竟然出在内部防护的疏漏上。授时中心早在2020年就出台了规定,明确要求“境外手机不得存储内网凭证”,但2022到2023年只组织过一次安全培训。 有些工作人员压根不知道内网登录信息算敏感数据,直接存在手机备忘录里,给了NSA可乘之机。 2022年3月起,美方通过菲律宾、日本等地的技术据点,利用手机短信“零点击”漏洞,0.3秒内就能植入恶意程序,不用用户操作就接管设备。 那些看似平常的手机卡顿、短信延迟,其实是境外势力在偷取“家门钥匙”。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说得实在,要是软硬件都留了“后门”,再加上制度执行不到位,信息泄露就是早晚的事。 美方死死咬住“北京时间”不放,本质是怕中国抢走全球时间标准的话语权。 长期以来,国际标准时间的制定权被西方攥在手里,从格林威治时间到GPS时间垄断,时间标准一直是霸权的载体。 可现在不一样了,咱们自主研发的原子钟精度达到70亿年误差不超1秒,2024年起准确度跃居世界第一,在国际标准时间里的权重从2021年的5.66%冲到19.51%,直接排到世界第二。 这意味着“北京时间”不再只是国内的计时标准,而是能影响全球时间体系的重要力量。 美方深夜偷袭,就是想偷取原子钟技术参数,找到系统漏洞,削弱中国时间标准的可信度,保住自己的霸权地位。 他们选在深夜动手的算计,更暴露了对“时间价值”的精准拿捏。授时中心输出的时间信号,是现代社会的“隐形齿轮”,差一点就可能引发连锁灾难。 特高压电网调度要靠毫秒级同步,差几十毫秒就可能振荡停电;北斗导航的定位精度和时间挂钩,差一纳秒就偏移30厘米,影响导弹制导和航天器对接;嫦娥飞船返回时,一皮秒的误差就能让落点偏出几公里。 美方摸清了深夜值守薄弱的规律,用全球多地虚拟服务器当“跳板”,通过四层加密擦除痕迹,就是想在没人察觉时篡改时间信号,制造金融紊乱、电力瘫痪等“不流血的灾难”,其破坏力堪比传统军事打击。 好在国家安全机关从攻击初期就盯上了这条线索,多次切断攻击链路,在美方埋下的“后门”激活前就彻底拆解。 授时中心也紧急整改,涉密岗位全换成国产定制手机,建立每月安全抽查和季度培训机制,把之前形同虚设的制度落到了实处。 这场较量的胜利,不光靠技术反制,更靠及时补上了“人”的漏洞,敏感岗位的安全防护,从来不是买几台安全设备就行,而是要让每个工作人员都绷紧神经。 现在再看美方的操作,满是自相矛盾的虚伪。 他们一边动用国家级力量深夜搞攻击,一边在国际上喊着“中国网络威胁论”,制裁咱们的科技企业。 2025年《华尔街日报》还曝光,美国议员想在对华出口的高端芯片里装“远程管控模块”,把技术产品变成新的攻击工具。 这种“只许自己放火,不许别人点灯”的霸权逻辑,早已被全球看清。 从“震网”病毒到深夜偷袭授时中心,美方的网络攻击从未停止。 但他们忘了,中国的技术防线只会越筑越牢,自主原子钟的精度、国际时间话语权的提升,都不是靠偷靠抢能阻止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遭美国网攻的国家授时中心,究竟有多重要? 科技日报 2025-10-19 16:11
美国用心太歹毒,居然攻击我国授时中心,一旦成功中国电网将瘫痪,全国交通运输或陷入
【89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