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议员:对付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购买中国生产的任何产品,全部购买美国的产品。一名美国议员声称:“美国人每购买每一件中国商品,每一架中国制造的民用无人机,就是在帮助美国的敌人来对付美国。” 美议员抛出“停止购买中国产品、全部转向美国产品”的论调,看似强硬,实则是对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格局与中美经济相互依存现实的严重误判。 这种论调不光不切实际,要是真照着做,先倒霉的绝对是美国自己人,完全是对现实的睁眼瞎。 先说说美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离了中国货根本转不开。2024年的数据摆在那儿,中国商品在美国消费品进口里占了超过五分之一的份额,这可不是随便就能替代的。就拿最简单的袜子来说,中国造的质量好还便宜,要是换成美国本土生产,成本立马翻三四倍,以前十美元能买一打,现在可能只能买两双。 洗发水、沐浴露这些日常用品也是一个道理,美国消费者协会早算过账,真把中国货全换掉,每个美国家庭一年得多掏上千美元的生活费,这钱可不是大风刮来的,中低收入家庭压根扛不住。 更别说美国的零售商早就把中国供应链当成了命根子,像沃尔玛这种大超市,之所以能一直维持低价,靠的就是中国工厂高效的生产和稳定的供应。 从中国工厂下单到美国仓库上架,最快两三周就能搞定,要是换成美国本土生产,先不说工厂够不够,光是原材料采购、工人招聘、物流运输这些环节,就得拖上一两个月,到时候超市货架肯定要空一半,老百姓想买点常用的东西都得排队抢。 疫情那阵子大家都见识过,美国缺口罩、缺防护服,最后还不是得从中国大量进口,要是真像议员说的那样“彻底断货”,下次再遇到急事,美国老百姓连基本的物资保障都成问题。 再说说美国自己能不能接上这个茬,答案明摆着:根本不行。 这些年美国一直喊着让制造业回流,结果呢?2018年到2021年折腾了半天,中国在美国进口里的占比也就降了4个百分点,可这空缺全被其他亚洲国家补上了,而且这些国家的商品里,有两成零件还是来自中国。 美国本土的制造业产能更跟不上,现在很多工厂连三班倒都开不起来,熟练工人缺口一大把,真要把中国的产能全接过来,至少得建上百个新工厂,花上十几年时间,这笔钱谁来出?最后还不是得摊到商品价格上,让老百姓买单。 还有些关键东西,美国想自己造都没那本事,就说稀土吧,F-35战机、导弹系统这些美国号称“国家安全”的装备,80%以上的稀土都得从中国买。 美国不是没有稀土矿,加州就有一个大矿,但提炼稀土又脏又污染环境,美国自己没技术也没人愿意投资,闲置了几十年都开不了工。 要是真不买中国的稀土,美国的军工企业立马就得停产,这哪是“对付敌人”,这是自断臂膀。 科技行业更离不开,苹果手机看着是美国设计的,可核心的组装环节全在中国,零件来自十几个国家,要是换成美国本土生产,每台手机的成本得涨两千美元,普通老百姓谁买得起? 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一年能卖六十多万辆车,比美国本土工厂的产量还高,要是跟中国脱钩,特斯拉的利润得掉一半,美国的股民第一个不答应。 最关键的是,中美经济早就绑在一起了,谁也离不开谁,哪是说断就能断的,美国农民每年都要往中国卖大量的大豆、玉米,中国是美国很多农产品的最大买家,要是中国不买了,美国农民的粮食就得烂在仓库里,那些靠农业吃饭的州就得大面积失业。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算过,2022年美国对华出口就创造了93万个就业岗位,这可不是小数目。 反过来,中国也从美国买了不少能源和飞机,双方早就形成了互补。这位议员只提美国买中国货,不提中国买美国货,要么是真糊涂,要么就是故意装糊涂,想骗老百姓。 全球产业链这张网,早就织得密密麻麻,中国就是这张网的关键节点,想把中国摘出去,根本不可能。一件衣服,可能棉花来自印度,布料织在越南,染色在泰国,最后在中国缝制,再运到美国销售,每个环节都算好了成本和效率,不是说换个地方就能成的。 美国企业自己都明白这个道理,就算把工厂搬到墨西哥、越南,关键的零件还是得从中国进口,最后不过是多了道运输环节,成本更高了。 彭博社都直言不讳地说,想取代中国供应链就是白费力气,因为中国在物流、技术工人、产业链配套上的优势,没有哪个国家能比。 说穿了,这位议员的论调就是场政治表演,拿“国家安全”当幌子,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选票,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他要是真为美国好,不如想想怎么解决美国的工人短缺、基础设施老旧这些真问题,而不是拿中美贸易当替罪羊。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了,中美作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中国从来没想着跟谁对抗,一直都是实实在在做买卖,美国消费者得到了便宜商品,美国企业赚了钱,这本来是好事,偏要被政治搅和了。
特朗普最近十分不爽!本来预期自己这个美国大总统振臂一呼,全世界的国家都会针对中国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