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明确表态,说日本当前的核心问题已经变成了通货膨

飞绿说历史 2025-10-14 17:21:32

10月14日,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明确表态,说日本当前的核心问题已经变成了通货膨胀,而不是过去困扰了几十年的通货紧缩。   这话一出来,其实谁都明白,日本经济又走到一个新拐点上。   说起日本的通缩,那可是困扰他们几十年的顽疾。   从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开始,日本物价就跟按住了一样,死活不见涨,哪怕政府怎么撒钱、央行怎么放水,效果都有限。   安倍晋三做首相那会儿,搞出来一个“安倍经济学”,核心目标其实就一个——让CPI涨到2%。   结果几年下来,2%的目标始终是镜中花水中月。   谁能想到,到了2025年,这2%的目标倒成了“最低线”,9月份的核心CPI同比直接涨到2.4%,而且一连37个月物价都没下来过。   这变化,真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这轮物价上涨,大头还是因为日元跌得太狠。   日元这么一贬值,日本的进口成本就飙升,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粮食这些全靠进口的商品,价格跟着水涨船高。   老百姓最有感触的就是餐桌上的变化,像大米,5公斤一袋的米一年能涨80%以上,折算成人民币一斤能卖35块,这对普通家庭来说真是压力山大。   可问题是,工资涨得根本跟不上物价。   安倍时代政府拍胸脯保证“物价涨工资也得涨”,但现实让人无奈。   根据日本官方的数据,这两年日本名义工资涨幅连2%都不到,实际工资连续两年是负增长。   这种情况下,大家自然不敢乱花钱,消费意愿直线下降。   其实,眼下日本遇到的通胀跟欧美那些因为经济过热、需求拉动的情况还不太一样。   日本的通胀主要是“输入型”的——也就是外面东西涨价传进来的,自己国内的工资、需求并没有大幅度增加。   全球能源价格高企、一些大宗商品涨得厉害,再叠加美国加息导致美元走强,日元就更难挺住,说白了,日本是被外部环境给“拖下水”了。   政府其实也不是没想办法。   今年以来,日本政府陆续推出了不少补贴政策,尤其是针对低收入家庭,还有降低部分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税,给中小企业和农户也有一些扶持措施。   可这些措施短期内效果有限,毕竟物价涨得太快,补贴跟不上节奏。   首相岸田文雄前阵子还专门开会,要求相关部门优先民生、稳定物价、推动工资上涨,争取让“涨薪”成为常态。   但理想归理想,现实中大企业春季谈判给员工涨点工资没问题,中小企业和临时工群体受益有限,普通人还是觉得钱越来越不值花。   目前来看,日本政府和央行的态度还是偏“稳”,没有马上大幅加息或出台大规模刺激计划的打算。   加藤胜信10月14日的发言,其实就是在打预防针——政府会高度关注物价走势,准备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政策,但不会轻举妄动。   总的来说,日本这次由通缩转向通胀,既有外部压力,也有自身政策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   日本官方终于正面承认了通胀成了新难题,也说明他们对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接下来,物价、工资、经济增长怎么平衡,是日本政府绕不开的话题。   我国则要保持定力,继续深化内外合作,积极应对外部风险,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加藤胜信:目前形势不同于安倍经济学时期 当前问题是通胀而非通缩——新浪财经

0 阅读:22

猜你喜欢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