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的措施,于今日(10月14日)正式生效,美国财长贝森特却释放 "对华加征100%关税不一定要发生" 的信号,中方的反制措施为何能让美方态度松动? 到了反制措施正式上路这天,我国港口一线部门严格执行新规,对美国船只收取了额外的港务费。 外媒当天也都报道了这一消息,现场并没有出现什么混乱和摩擦,业务照样正常运转。 这其实说明,我国这次反制措施既有针对性,也考虑了全球航运的整体稳定,对外传递出的信号是“我们有底气,也有分寸”。 美方突然变得没那么强硬,原因其实挺现实。 首先,美国自家企业和行业协会早就不满了,频繁搞关税和收费,最后苦的还是他们自己,进口成本高了,出口也受影响,连带着就业和经济都跟着受拖累。 其次,当前全球供应链本来就很脆弱,如果再掀起新一波贸易摩擦,不光是中美,全球经济都要吃苦头。 其实仔细回看,这几年中美经贸摩擦反复上演,从以前的加征关税到现在的港务费,每次美国都想通过“加码”逼我国让步,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我国应对策略一直很清晰,不主动挑事,但也绝不吃亏。 像这次港务费反制,既是对美国不合理做法的回应,也是一次展示我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坚决态度。 我国一直强调,合作共赢才是王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终归是死胡同。 美国财政部长这次表态转向,也说明他们看到了我国坚决反制背后的实力和底气。 毕竟现在全球经济联系紧密,中美这么大的体量,真要打起贸易战,谁都占不到便宜。 美方回头来看,也不得不承认,激烈对抗没出路,只有对话和协商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其实过去一年里,美国国内就有不少声音呼吁政府理性对待中美贸易关系,有些企业甚至直接呼吁拜登政府(现在是特朗普政府)减少贸易壁垒,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这次中美博弈,其实也给世界其他国家提了个醒。 全球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任何大国单边行动都会带来连锁反应。 我国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出的理性、克制和负责任的态度,赢得了不少认同。 我国一直强调,愿意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分歧,这种姿态其实更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 总的来说,这场港务费风波,是中美经贸博弈的新一轮交手。 美国先动手,我国用精准反制回应,既展示了自身实力,也没有失去理性。 美国财政部长的降温表态,说明美方也在重新权衡利弊。 未来怎么走,现在还没有公开宣布的新计划,但只要我国坚持稳健、开放、合作的原则,就有底气和信心应对各种挑战。 中美经贸关系会怎么变化,大家还得持续关注权威信息,但可以确定的是,我国有能力、有智慧维护自身利益,推动全球贸易向着更加公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美财长也嘴软了:100%对华关税不一定要发生——澎湃新闻
大批香港市民发起抗议!中方对伊珠丽发出严重警告:若敢越过“红线”,必将严厉反制!
【145评论】【9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