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

百日依山尽 2025-09-23 17:28:13

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芯片在中国生产,不管技术从哪儿来,都得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英伟达加州总部的新闻发布会刚结束,“在华建厂即可对华出口” 的政策细节就通过屏幕传遍全球。这项被外界视为技术松绑的举措,本想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抢占中国市场,却没想到中国的反制措施很快落地,所有在华生产的芯片,无论技术源头在哪,都必须贴上 “中国制造” 的标签,这一要求直接触及了芯片产业的原产地认定核心。 英伟达上海建厂的筹备现场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厂房里,来自中国台湾的封装设备与美国的测试仪器交替排列,工人正在校准芯片传输轨道。 这些设备将处理从韩国晶圆厂运来的晶圆,经过切割、绑定、测试等流程后,最终形成可直接使用的芯片成品。按照新规,这些即将出厂的芯片,包装盒上必须印上 “中国制造” 的标识,旁边虽仍能保留英伟达的品牌 logo,但原产地信息已彻底改写。 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反应呈现分化。英特尔等企业已开始评估在华扩建封装厂的可行性,他们注意到中国市场对芯片的需求仍在增长,2024 年中国模拟芯片自给率虽已提升至 35%,但高端领域的缺口依旧明显。 而另一些专注于先进制程的芯片设计公司,则对 “中国制造” 标签心存顾虑,担心这会影响其在其他市场的品牌认知,暂缓了在华建厂的计划。 中国本土的芯片产业链正在这场博弈中悄然受益。上海临港的芯片产业园里,为英伟达提供封装材料的本土企业订单量增长显著。 这些企业生产的引线框架、封装树脂等材料,此前主要供应中低端市场,如今通过与英伟达的合作,技术标准得到了提升。更关键的是,“中国制造” 标签下的芯片流通过程,让本土企业有了更多接触高端封装技术的机会,部分工程师已开始参与到联合调试环节。 市场上的微妙变化被数据捕捉。某电商平台的芯片销售数据显示,标注 “中国制造” 的英伟达芯片上架后,销量与此前进口版本基本持平,但采购群体发生了变化。 新能源汽车厂商、工业自动化企业的采购量占比提升,这些领域更看重供应链稳定性而非产地标签。而部分对产地敏感的消费电子品牌,则开始尝试搭配本土设计的芯片进行生产,以平衡成本与市场认知。 英伟达的应对策略也在调整。其上海工厂在生产线布局上做了特殊设计,将封装测试与部分研发环节结合,试图通过增加本土技术含量来适配新规。 工厂的展示区里,新下线的芯片样品整齐排列,“中国制造” 的标识旁,多了一行 “联合研发” 的小字。这种细微的变化,折射出企业在政策框架下寻求平衡的努力。 这场围绕芯片标签的博弈,本质上是产业链话语权的争夺。美国试图通过 “建厂换市场” 维持技术主导,中国则通过原产地认定强化本土生产的价值。 当第一批贴着 “中国制造” 标签的英伟达芯片从上海工厂运出,送往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车间,那些关于技术与产地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芯片的性能依旧是市场的核心考量,但 “中国制造” 的标签,已成为全球芯片供应链中无法忽视的存在,悄然改变着产业格局的走向。

0 阅读:0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