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结局如何?1076 年,王安石被撸了宰相,贬为江宁知府。在江宁干了几年后,感觉心灰意冷,不禁萌生退意。于是打了个报告:“我身体不好,申请回家休养。” 朝廷那边很快就批了,还格外开恩 —— 保留了他的 “观文殿大学士” 头衔,俸禄也照发。这待遇在贬官里算少见的,毕竟宋神宗心里还念着王安石变法的好,只是朝堂上反对的声音太多,实在没办法才让他离开中枢。 回到江宁的王安石,在钟山脚下盖了座半山园。每天骑着毛驴四处转悠,见了农夫就拉着聊天,压根不像当过宰相的人。有人说他装疯卖傻避祸,可他写的词里藏不住心事。站在金陵城头看长江,一句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把变法受挫的憋屈全倒了出来。那首《桂枝香・金陵怀古》成了绝唱,连后来苏东坡都佩服得说 “此老乃野狐精也”。 神宗给的优待,更像根扎人的刺。前脚刚批准退休,后脚就把青苗法改成了 “自愿申请”,等于悄悄打了王安石的脸。原来当年郑侠画的《流民图》真起了作用,太后们对着神宗哭天抢地,说新法把百姓逼得吃草啃树皮。神宗一边舍不得变法的好处,一边顶不住压力,只能把王安石当挡箭牌。那些保留的头衔俸禄,不过是给彼此留点体面。 最让他难受的是儿子王雱早逝。这个跟他一样倔强的年轻人,为了帮父亲推行新法急得咳血而死。白发人送黑发人那天,王安石把自己关在屋里,连神宗派来慰问的太监都不见。后来司马光上台废除新法,有人告诉他免役法也保不住了,这位 “天变不足畏” 的改革家,愣是气得说不出话来。 史书里骂他 “祸国殃民”,可江宁的老百姓不这么看。他修的水利工程还在灌溉良田,改的学堂还在教孩子们读书。晚年的王安石常坐在半山园里看账本,上面记着变法时省下的三百万缗钱,这些数字背后是他没说出口的委屈。他或许到最后才明白,变法败就败在太急,把地方官逼成了只会搞形式主义的机器。 这座半山园后来成了寺庙,只有毛驴踩过的石板路还记得,这里住过一个想改变天下的老头。变法的对错争了千年,可谁又真正懂他站在金陵城头时的孤独?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1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