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争光却惨遭郎平弃用!选择投奔土耳其的王一梅,如今生活怎样。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排赛场,中国女排以3比12落后日本队陷入绝境,一个高大身影突然爆发,连续重扣与拦网独得6分,硬生生逆转战局。这个凭89千米/时暴扣砸晕对手的球员,正是王一梅,彼时她被誉为“女排界的重炮手”,是无数球迷心中的英雄。 可谁也没想到,五年后,这位扛起低谷期女排进攻大旗的功臣,却在郎平上任后被国家队边缘化,最终远赴土耳其寻求出路。 从万众瞩目的国手到海外漂泊的球员,王一梅的人生转折藏着太多故事,如今的她早已活出了新模样。 王一梅的排球之路始于异于常人的童年。 1988年出生在大连普通工人家庭的她,小学五年级就长到1.72米,壮实的身材让她成了孩子中的“异类”。 父母听从教练建议让她学游泳,7岁的她在泳池展现出惊人天赋,教练一度坚信她能成为职业游泳运动员。 这份潜力却随身高疯长戛然而止,11岁时她身高超1.7米,远超游泳运动员最佳身高范围,划水阻力剧增,四年游泳生涯只能遗憾结束。 就在王一梅迷茫时,辽宁女排教练宁冬春主动找上门,看中她的身体条件力劝她改练排球。 2000年,12岁的王一梅加入辽宁女排少年队,从没摸过排球的她起步艰难,手掌练得通红肿胀,每晚泡冰水消肿仍咬牙坚持,加练到浑身脱力也不放弃。 刻苦很快有了回报,2002年她成为全国青年队主力,2003年拿下亚洲少年锦标赛MVP,16岁被国家队选中,每天跑1800级台阶练体能,一步步靠近梦想。 进入国家队后,王一梅在陈忠和培养下迅速崛起。 2006年女排低谷期,18岁的她首次参加世锦赛就扛起进攻核心,被外媒称为“中国第二个郎平”。 2008年她带领球队夺得亚洲杯冠军,获评“最佳进攻队员”,更在北京奥运会上演逆转传奇;2011年女排世界杯,她再度重扣击中日本选手木村纱织致其脑震荡,助中国队取胜。 但高光背后隐患早已埋下,2007年因伤休养期间她体重飙至100千克,虽减肥至85千克达标,却在尾声扭伤脚踝休整半年。 更关键的是,她力量突出但移动慢、防守弱的特点,与排球快节奏趋势逐渐脱节。 2013年郎平接任女排主教练,推行全面型战术体系,要求队员能攻能守还能接一传,而王一梅的防守效率比主力低近30%,一传到位率队内垫底。 郎平尝试让她改打接应、练一传,她手腕贴满肌效贴加练,却始终达不到要求。 2014年世锦赛前,王一梅未出现在大名单上,正式被国家队边缘化。 离开国家队的王一梅没放弃排球梦,2013年加盟土耳其伊萨奇巴希俱乐部,面对语言障碍、快节奏联赛和对手的防守试探,她硬着头皮适应,甚至学会关键防守,被外媒评价“中国重炮学会了用盾牌”。 但海外漂泊终非长久之计,2015年她回到辽宁,担任女排俱乐部法人,2016年还以替补身份出现在联赛赛场,让球迷满心期待。 可惜岁月不饶人,2019年31岁的王一梅正式退役,结束球员生涯。 退役后的王一梅没离开排球,她兼任辽宁女排俱乐部总经理,扎进青训、赛事组织和运营工作,训练场上常能看到她的身影,拿着笔记本记录队员动作,偶尔下场示范扣球。 在她带领下,辽宁女排青训体系逐渐成型,2025年联赛成绩稳步提升,她还参与排球公益活动,让更多人爱上这项运动。 生活中的王一梅也迎来新变化,2024年3月她现身好友婚礼,照片里的她短发黑衣,体型明显瘦了,精神极佳。 同年4月,她晒出游泳室照片,调侃重拾“老本行”,曾经因身高放弃的游泳,如今成了生活乐趣。 从“重炮手”到幕后“掌舵人”,她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热爱。 王一梅的经历折射出体育界的规律:竞技体育的残酷在于个人风格与团队战术的适配性。 郎平的选择并非否定她的能力,而是球队发展的理性取舍,就像男篮王治郅曾因风格起伏,最终以助教回归一样,这是职业体育的必然。 但王一梅的可贵在于未被困境击垮,通过转型实现人生二次绽放,这种坚韧或许比赛场暴扣更值得铭记。 如今的她事业稳步推进,生活充实自在,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选择阅读了此文,这说明是对我水平的认可,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再次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为国争光却惨遭郎平弃用!选择投奔土耳其的王一梅,如今生活怎样。 2008年北京奥
田田的梦鲜花
2025-09-20 13:50: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