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男子醉酒后回家,因为和父亲积怨已深,就借着酒劲数落起父亲的种种不是,父亲听后大怒,挥手给了他一巴掌,男子脸色一变,攥紧拳头朝父亲面部打去,谁知,父亲被打得倒地不起,竟突发心脏病离世了。事后,男子被判过失致人死亡罪,可结局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今年1月7号凌晨,年过六旬的柳父不会想到,这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刻。酒后的儿子柳某回到家,借着酒劲,把积压多年的家庭矛盾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 争吵中,父亲一个巴掌扇了过去,这一下彻底点燃了火药桶。柳某的拳头重重地砸在父亲脸上,一下,又一下。老人踉跄倒地,捂着胸口大口喘气。 柳母赶紧把儿子劝进别的屋,回头照顾丈夫,却发现他脸色发青,已经说不出话。等120赶到时,一切都晚了,人已经没了。 法医鉴定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老人本就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高血压。那几下重击和剧烈的情绪波动,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诱发了猝死。 法律上,柳某的行为和他父亲的死,被清晰地画上了因果等号。他没有杀人的心,但他应该预见到,对一个患病的老人动手,后果会有多严重。这就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检方认为,柳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听起来板上钉钉要坐牢的事,判决结果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有期徒刑二年八个月,缓刑三年,不用进监狱,回家接受社区矫正就行。这判决一出,网上瞬间炸了锅。 很多人想不通,儿子打死父亲,这种天理不容的事,怎么就轻判了,他们觉得这就是变相的故意杀人,必须重判,否则谁还敬畏人伦纲常。 但法庭的天平,考量的东西远比大众的愤怒要复杂。柳某是初犯,案发后主动投案,如实交代了一切,这是自首。更关键的是,他的家人,包括悲痛欲绝的母亲,出具了一份谅解书。 这份谅解书,分量太重了。它背后是一个破碎家庭最后的挣扎:丈夫已经走了,不能再让儿子也陷进牢狱,让这个家彻底散掉。 法院采纳了这些情节。他们认为,这是一场由家庭矛盾引发的悲剧,柳某主观恶性不大,事后也真心悔过。法律的目的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教育和挽救。缓刑,成了那个在法理和人情之间艰难取得的平衡点。 当然,也有人把矛头指向了家庭教育。“子不教,父之过”,认为柳父柳母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或许也存在某些缺失。但这终究是马后炮了。 法律的判决有期限,缓刑三年总会过去。但良心的审判,却是无期的。柳某虽然免去了牢狱之灾,但他后半辈子,都要背负着“杀父”的十字架,在无尽的悔恨中度过。 这或许是比任何刑罚都更漫长、更沉重的惩罚。这个案子也像一声警钟,提醒我们,家不是宣泄情绪的垃圾场,家人更不是。尤其是面对年迈的父母,他们的身体,真的经不起任何一次冲动的代价。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 :封面新闻
甘肃兰州,男子醉酒后回家,因为和父亲积怨已深,就借着酒劲数落起父亲的种种不是,父
烟雨评社
2025-09-04 14:33:27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