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航28年,俄海军的苏联巨舰再次起航,化身高超武库舰】   8月18日,俄罗斯

沈言论世界 2025-08-20 15:15:35

【停航28年,俄海军的苏联巨舰再次起航,化身高超武库舰】   8月18日,俄罗斯海军纳西莫夫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在停航28年后,终于完成大修和现代化升级工作,开始首次海试。   “纳希莫夫”号原名“加里宁”号,1988年服役时曾是苏联对抗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利器,但仅服役9年就因核动力系统故障停航。   1999年,它被拖至北德文斯克造船厂等待修理,却因经济困顿和技术断档被遗忘在码头,锈迹斑斑的舰体一度成为“苏联解体后遗症”的象征。   转机出现在2013年,俄罗斯海军咬牙启动全面改造,试图将这艘2.6万吨的庞然大物拉回现代战场。   但改造之路远比想象艰难:苏联产业链断裂导致特种钢材焊接工艺失传,乌克兰专家团队离散致使核反应堆维护技术断层,加上西方制裁导致精密电子元件断供,工期从原计划的5年拖延至12年,预算一路飙升。   技术升级上,俄罗斯选择了一条务实却略显割裂的路线。最具颠覆性的改造是武器系统——拆除了标志性的20具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发射井,换成10组八联装3S14通用垂发系统。   这意味着它能携带80枚包括“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口径”巡航导弹在内的多型弹药,单舰火力投送能力较苏联时期提升3倍。   防空体系则呈现“新老混搭”特色:保留原有的96单元S-300F左轮垂发系统承担远程防空,新增32单元“鲁道特”垂发专司中程拦截,再配合6套“铠甲-M”弹炮合一系统构成末段防御。   这种配置虽在纸面形成远-中-近三层火力网,但各系统独立运作,未能像中国055型驱逐舰那样实现雷达-导弹-指控的一体化整合。   电子设备的升级更暴露了俄罗斯军工的瓶颈。尽管主桅加装了与22350型护卫舰同源的5P20K相控阵雷达和MR-650搜索雷达,但受限于苏联时代的舰体结构,雷达阵面布局存在盲区,数据处理能力仍逊于新一代驱逐舰。   那么,明知改造性价比存疑,俄罗斯为何仍执意复活这头“冷战巨兽”?答案藏在俄海军青黄不接的现实困境中。   现役唯一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维修遥遥无期,姊妹舰“彼得大帝”号已超期服役亟待替换,5000吨级的22350型护卫舰虽技术先进却难撑门面。   “纳希莫夫”号凭借其核动力的无限续航、2.6万吨体格带来的威慑力,恰好填补了俄海军旗舰缺失的真空。它的复出不仅是战力补充,更是维系大国海军尊严的心理支撑。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艘巡洋舰的命运映射出俄罗斯海军战略的转向。苏联时代追求“饱和攻击”的制海思维已被扬弃,取而代之的是“非对称威慑”逻辑——与其耗费巨资重建航母编队,不如强化核潜艇与武库舰的突击能力。   正如普京政府将资源倾斜给“北风之神”核潜艇,对“纳希莫夫”号的投入也凸显务实考量:用有限经费打造几件“杀手锏”,维持对北约的局部反制力。   当“纳希莫夫”号结束海试正式服役时,它将成为全球现役唯一的核动力巡洋舰,也是俄罗斯未来二十年水面舰队的绝对核心。 素材来源:扬子晚报 2025-08-19 14:44·《扬子晚报》官方账号

0 阅读:43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