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美国要把乌克兰俄罗斯弄停战了,就会联俄抗中,就会冲着中国来,为对中国是不利的。 俄乌冲突确实让美国分散了不少注意力,这一点不少国际观察者都注意到了。战争持续三年多,美国光是在2023年就往乌克兰砸了数百亿美元,再加上协调北约、制裁俄罗斯这些事,确实让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精力大打折扣。 如果战争突然停止,美国确实有可能把更多资源转向亚太,这对中国来说肯定意味着更大的压力。 但问题在于,国际关系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不是这里省了力气就能全部用到那里去的。美国国内的政治分歧、中东问题、盟友之间的不同利益,都会制约其行动能力。 特朗普政府存有“联俄抗中”的念头,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之事。今年8月15日,特朗普与普京于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有余的会谈。而后,特朗普公然宣称中俄为“天然敌人”,甚至暗有所指,意图拉拢俄罗斯“背刺”中国。 这种论调听起来很刺激,但现实中却面临重重障碍。早在今年3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明确宣称:“俄罗斯在法律与政治层面应承担的义务,永远不会违背。” 中俄关系的牢固程度,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约2448亿美元,中国稳坐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之位长达15年之久。 能源合作更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例已经飙升至42%。 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或者替代的。美国能给俄罗斯提供什么?解除部分制裁?允许波音公司向俄罗斯出售民航零部件?这些与失去中国市场相较,无异于芝麻之于西瓜。 从战略安全角度来看,俄罗斯更加没有理由转向美国。北约东扩始终为俄罗斯最大的安全忧虑所在。美国于波兰部署的“宙斯盾”反导系统,距莫斯科仅500公里,此威胁切实存在。 而中俄之间已经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边界问题,两国还实现了从日本海到地中海的常态化联合巡航。 如果俄罗斯为了美国的空头支票而放弃与中国的战略协作,将同时面对东西两线压力,这显然不符合其国家利益。 中国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保持着战略定力。中国始终坚持中立立场,没有向俄乌冲突任何一方提供武器,只是推动政治解决。 同时通过“全球南方”国家协调,构建和平共识,间接为美俄和谈创造国际舆论环境。 事实上,中国早就为各种可能做了准备。能源方面,中国同时锁定中亚管道、中东原油、非洲矿源,俄罗斯天然气在中国进口中的占比已降至28%以下。 军事上,中国自主研发的航母、导弹等装备形成了“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本土防御圈足够覆盖亚太。 外交上,金砖机制扩容、上合组织反恐协作,构建了“非西方阵营”的议价权。 这些布局让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应对国际风云变幻。 那些担心“联俄抗中”的人可能忽略了一个关键点:美国与俄罗斯的结构性矛盾远远大于中俄之间的任何潜在分歧。 美国要维护的是单极世界霸权,而俄罗斯追求的是多极化国际秩序和自己大国地位。 这种根本性的对立不会因为一时的战术调整而改变。 中国对待国际关系的态度是务实而长远的。正如拉夫罗夫所言:“中国人更是不急于一时。他们总是将目光投向‘未来’。这就是他们的民族特性。” 这种长远眼光使中国能够超越一时的国际政治波动,专注于自身发展和战略布局。
俄乌各退一步,特朗普如愿以偿,和谈地点选在中国?中方回应俄乌战争拖到今天,不是
【6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