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告诉默茨:我此前曾在未预先停火的情况下,促成多场战争的结束。 德国总理

观今言史啊 2025-08-19 19:22:14

特朗普告诉默茨:我此前曾在未预先停火的情况下,促成多场战争的结束。 德国总理默茨向特朗普表示,有必要对俄罗斯施加压力,以在下次会谈前就达成停火协议。 默茨称,“特朗普先生,接下来将是艰难的会谈,需要向俄罗斯施压,必须在下次会谈前就实现停火。” 对此,特朗普回应称,首先应让普京和泽连斯基进行对话,再看结果如何。这一立场源于其第二任期内外交实践的“战绩”——半年内介入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冲突并促成两国签署和平协议,结束近40年敌对状态;   通过贸易威胁施压柬埔寨与泰国达成边境停火;以军事威慑与经济利益组合拳促成伊朗与以色列短暂休战;甚至推动刚果与卢旺达签署结束30年冲突的协议。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于:特朗普拒绝等待冲突自然冷却,而是主动制造谈判窗口,将经济筹码、安全承诺甚至资源交易作为杠杆,强行将对手拉上谈判桌。 默茨主张的“施压迫成停火”则代表欧洲传统路径。德国推动没收俄罗斯3000亿欧元冻结资产用于乌克兰重建,并解除对乌使用西方武器攻击俄本土的限制,试图以经济制裁与军事升级逼俄让步。   但俄方强硬回应默茨5000亿欧元索赔要求时,直接翻出1918年西方干涉俄内战的旧账,暴露了历史积怨对当前施压的免疫性。   德俄的互信赤字证明,单边施压易激发对抗惯性,反而阻塞对话通道。特朗普的“交易式调停”本质是现实主义博弈。   他斡旋冲突从不为单纯止战,而需兑换具体利益:亚阿和平协议赋予美国“赞格祖尔走廊”99年开发权;卢旺达与刚果和解伴随美企获取矿产开采权;乌克兰为换取安全保障被迫让渡顿巴斯资源。   这种模式将外交转化为商业谈判,用短期利益交换掩盖深层矛盾,虽能快速制造停火表象,却埋下冲突复发隐患——刚果与卢旺达协议签署后,双方仍互指对方违反停火;   柬泰边境虽暂停交火,但领土争端未解。即便如此,特朗普仍高调宣扬“半年结束六场战争”,因为其核心目标是服务国内政治:稳固选民对“美国优先”的认同,并为冲击诺贝尔和平奖积累素材。   俄乌问题成为两种路径的试金石。默茨主张延续施压逻辑,认为唯有强化制裁才能迫使俄方在后续会谈中让步。   但特朗普更信服“破冰对话”的力量:8月15日与普京的阿拉斯加会晤虽未达成协议,却为俄乌美三方会谈铺路;   泽连斯基转变态度支持直接对话,放弃此前“必须先停火再谈判”的立场,显示美方交易艺术的初步成效。   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对俄乌的介入同样伴随利益索求——要求乌方开放关键矿产开采权,以此作为防务支持的交换。   这印证其外交哲学的一贯性:和平是生意,停火协议不过是交易的副产品。当前博弈揭示国际调停的深层悖论。   默茨代表的规则施压派遭遇执行瓶颈:没收俄资产面临法律争议,武器升级恐触发俄方反制,欧洲内部对援乌尺度存在分歧。   特朗普的强权交易派则显露可持续性危机:依赖个人威慑力难以制度化,资源掠夺加剧当事国不平等,且停火根基脆弱。   两种模式都无法单独根治俄乌顽疾,但特朗普的实践至少证明:在高度敌对的冲突中,有时需先撬开对话缝隙,再逐步填入和平的砖石。   至于这道缝隙是被利益凿开还是被原则撑开,历史终将给出评判。   参考资料:特朗普:短时间内促成俄乌立即停火比较困难 2025-06-06 19:21·看看新闻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