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误判了中国,但是同样的中国很多人在误判特朗普,尤其是在美国媒体对特朗普的报

世界今若在 2025-08-18 16:34:31

特朗普误判了中国,但是同样的中国很多人在误判特朗普,尤其是在美国媒体对特朗普的报道方面有严重的误导性。   2025年4月说起。特朗普掏出“杀手锏”,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145%的关税,打的算盘很清楚,中国会受不了,主动低头。   可现实没按他剧本走。中方不但没示弱,还一边稳住出口,一边看着美国零售商叫苦连天。   《纽约时报》援引一名白宫官员的话说:“我们低估了中国的‘扛打’能力。”这不是第一次,也可能不是最后一次。   特朗普的误判不止于此。他一直以为中国的产业链离了美国就转不动,可惜他没读过中国这几年的“自主备胎”计划。   稀土出口、供应链本地化、金融外循环,这些事中方早有准备。   康奈尔大学的经济学者穆尔德就指出,中国早就不是2017年那个稚嫩的加工厂了,现在是能扛压、能反制的成熟玩家。特朗普用老地图打新仗,结果自然是走偏。   再说中俄关系。特朗普在8月的阿拉斯加峰会上公开表示,中俄不可能真正走近,因为“领土太大、文化太远”。   他似乎忘了,早在2008年,中俄的能源合作就已经铺开了。更别提现在,两国在多边机制、军事演习、技术互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特朗普觉得中俄只是“表面兄弟”,但现实告诉他,这两位邻居已经在做“长远打算”。   话说回来,中国这边看特朗普,也容易被带节奏。美国媒体的政治立场泾渭分明,民主党的CNN、纽约时报一天到晚数落特朗普,说他撒谎、情绪化、不懂外交。   2025年4月,CNN甚至列出他“100条谎言”,其中包括“关税是中国出的”“美国对华逆差是3倍夸大”。   这些报道在中文舆论圈广泛传播,很多人因此觉得特朗普纯粹是“神经质”。但问题是,特朗普这么做是有目的的。   他看重的不是数字是否精确,而是话语能不能打动铁锈地带的选民。他不在乎关税是不是中国出钱,只在乎美国工厂能不能回来。   他口头上骂中国,背后却在阿拉斯加峰会后推迟了对中国二级关税的实施。   福克斯新闻在8月的专访中吹风,说特朗普对华依然强硬。但这家亲共和党的电视台,没提那场会后美方调整了对华征税细节。   中国部分舆论场对这些细节有些忽视。很多人盯着特朗普的“出格言论”,却忽略了他在实操层面其实很会算账。   比如他虽然嘴上说要对中国买俄油加征100%关税,但在峰会后迟迟没下手。这不是心软,而是算了一笔账。贸然动手,对美国企业、对选票都不划算。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一些观点还停留在“特朗普一定会被选民抛弃”的乐观预期上。现实是,美国国内支持关税政策的选民不少,尤其是中部和制造业州。   2025年Q1美国GDP小幅下滑0.3%,但共和党选区的支持率却没怎么动。很多人宁愿生活贵一点,也不想再看到工厂外包。特朗普就是抓住了这种情绪。   当然,特朗普也在悄悄做调整。《华尔街日报》在4月披露,白宫已经将对华关税从原本计划的145%调低至50%-65%,就是为了给企业一个喘息空间。   而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虽然在媒体上吵得很厉害,但至今没有真正落地。中方则始终保持冷静,外交部多次强调,美方应“彻底取消所有单边关税”。   商务部也表态,“解铃还须系铃人”,中方不会做无条件的退让。媒体这边的对抗还在继续。   特朗普公开骂《华尔街日报》是“中国的传声筒”,说他们“软弱、亲华”,搞得默多克集团不得不出面澄清。   而《纽约时报》则反过来挖苦特朗普,说他玩的是“胆小鬼游戏”,嘴上硬、行动慢。可讽刺的是,这些媒体从自己的政治立场出发,谁也没说全话。

0 阅读:1131

猜你喜欢

世界今若在

世界今若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