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美国有流浪自由吗?不好意思,美国首都即将取消这个自由。 当地时间8月10日上午,特朗普前往华盛顿郊外的高尔夫俱乐部时,其随行人员中似乎有人拍下了沿途无家可归者营地的照片,特朗普将这些照片发布在了自创的社交平台上,要求无家可归者必须立刻搬离。在此之前,他已经下令驱逐流浪者,称“做好准备!不会有‘好好先生’这一说。我们想让我们的首都回来”。 特朗普的行动迅速且直接。8月11日他宣布向华盛顿部署首批800名国民警卫队士兵,接管首都警察局并清理流浪汉营地。按照白宫发言人的说法,无家可归者若不配合搬迁,可能面临罚款或监禁。 自3月以来,联邦公园警察已经清理了70个营地,剩下的两个也计划在本周内解决。这一系列动作被特朗普称为“夺回首都”的历史性行动,他甚至将其与边境管控成效相提并论,声称几个月内就让非法入境人数从“数百万降至零”。 但实际情况远比口号复杂。根据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的数据,华盛顿特区的无家可归者人数在2025年达到5616人,较上年增长14.1%,每万人中就有83人无家可归,比例全美最高。这些人大多集中在市中心的公园、桥下等公共空间。 尽管今年暴力犯罪同比下降26%,但谋杀案数量仍维持在高位,2024年达到187起,超过2008年创下的纪录。特朗普将这些问题归咎于当地政府治理不力,认为必须采取强硬手段。 然而这一政策从一开始就引发巨大争议。华盛顿特区市长鲍泽公开反对,她指出特区暴力犯罪率已降至30年来最低,联邦接管警察局是对自治权的干涉。民主党议员也批评特朗普夸大治安问题,转移民众对经济政策的注意力。 鲍泽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填补特区高等法院空缺的法官席位,加强司法系统处理案件的能力,而不是动用军队。但特朗普显然不打算妥协,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表示国民警卫队的部署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完全听命于总统。 法律层面的争议同样激烈。1973年《特区自治法》赋予华盛顿有限的地方自治权,但总统在紧急状态下有权接管警察局。特朗普正是援引这一条款采取行动。不过全面接管整个特区政府需要国会废除自治法,这在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几乎不可能实现。 民权组织和法律专家担心,这种做法可能开创危险先例,模糊联邦与地方的权力界限。历史上,1972年联邦最高法院在帕帕克里斯托诉杰克逊维尔市案中曾裁定流浪条例因定义模糊无效,认为其赋予警察过度自由裁量权,可能导致任意拘捕。如今华盛顿的清理行动是否符合宪法精神,正在引发新一轮法律辩论。 无家可归者群体的处境尤为艰难。按照政府计划,他们将被迁往远离市中心的安置点,但这些地方往往缺乏基本服务,交通不便且远离就业机会。 更棘手的是,许多无家可归者有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或药物成瘾,单纯的物理迁移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当地非营利组织指出,特区的收容所床位只能满足约40%的需求,剩下的人被迫继续流落街头。更严重的是,部分拒绝搬迁的人可能面临监禁,这种“犯罪化”处理方式被批评为将贫困和社会问题简单归咎于个人。 政治动机的解读也从未缺席。特朗普自2016年竞选以来就以“法律与秩序”为口号,华盛顿特区作为民主党据点,一直是他抨击的对象。2020年“黑命贵”抗议期间,他曾绕过市长动用国民警卫队驱散人群,这次行动被视为历史重演。 分析人士认为,在2026年选举临近之际,特朗普试图通过展示强硬形象巩固支持率,尤其是吸引那些对城市治安不满的郊区选民。他的盟友、联邦检察官皮罗公开支持这一举措,而福克斯新闻等保守媒体则渲染首都的“混乱”,与自由派媒体形成鲜明对比。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无家可归现象的背后是住房短缺、收入不平等、医疗资源不足等多重因素。华盛顿特区的房价中位数超过70万美元,租金高涨让许多低收入者难以负担。 同时,心理健康服务的匮乏导致大量有精神疾病的人无法得到有效治疗,最终流落街头。特朗普政府削减社会福利项目的政策,如减少住房补贴和医疗补助,被批评加剧了这一危机。专家指出,单纯驱逐无家可归者只能制造表面整洁,无法解决根本矛盾,甚至可能导致犯罪率反弹。 国际社会的反应同样值得关注。人权组织谴责美国政府侵犯无家可归者的基本权利,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国际人权标准。欧洲媒体则将其与欧洲的难民政策对比,指出美国在处理社会边缘群体时的双重标准。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曾多次批评其他国家的人权记录,如今却因国内政策受到类似指责。 这场风波远未结束。8月12日,华盛顿市民举行抗议活动,手举“不要国民警卫队”的标语表达不满。民主党议员提出法案试图限制总统权力,要求特区获得更多自治权。而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的采访中表示,下一步可能评估纽约和芝加哥的情况,暗示将在更多民主党执政的城市推行类似政策。
不是说美国有流浪自由吗?不好意思,美国首都即将取消这个自由。 当地时间8月10
天天纪闻
2025-08-13 18:17:20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