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霸权到底还能嚣张多久?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石齐平作出最新判断:按中国的传统说法

天天纪闻 2025-08-13 18:17:19

美国霸权到底还能嚣张多久?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石齐平作出最新判断:按中国的传统说法,美国的未来与下场大概率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正如“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先说经济层面的困境。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在2025年8月已经突破3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年GDP的126.8%。这种寅吃卯粮的财政模式,本质上是在用未来的钱维持当下的霸权。更麻烦的是,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战迫使制造业回流的努力成效甚微。   美银证券的报告显示,只有20%的分析师认为美国会出现显著的制造业回流,大部分企业更倾向于把产能转移到越南、印度、墨西哥等成本更低的国家。   比如纽约的医疗用品制造商Dealmed公司,在尝试脱离中国供应链时发现,美国本土生产成本比中国高15%以上,客户根本不愿为“美国制造”支付溢价。这种结构性矛盾让美国的产业空心化问题愈发严重,制造业就业占比至今只有8%,所谓的“再工业化”不过是空中楼阁。   美元霸权的根基也在动摇。美国近年来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反而加速了全球去美元化的进程。中国54%的贸易已经用人民币结算,俄罗斯几乎所有国际贸易都绕开美元,金砖国家正在推进本币支付的清算系统。   澳洲学者指出,当美元不能在全球贸易中换到实实在在的使用价值,各国就会开始怀疑它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交易,比如石油用人民币定价、铜用比索和人民币结算、谷物用卢比和卢布交易,这些机制正在掏空美元作为终极价值载体的地位。   政治层面的撕裂更是触目惊心。特朗普执政时期将“美国优先”演绎到极致,不仅对对手加征关税,连欧盟、加拿大等盟友都不放过。这种单边主义彻底破坏了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规则体系。   更严重的是,美国国内政治极化已经到了危险的程度。2024年大选期间,特朗普遭遇未遂刺杀,两党互相指控对方“威胁美国民主”,国会收到的针对议员的威胁数量是十年前的两倍。   政治学家警告,美国正从“自由民主”滑向某种形式的威权主义。这种内耗让美国难以形成应对挑战的合力,政策反复无常成为常态。   军事霸权的光环也在褪色。美国在全球140多个国家设有374个军事基地,每年运行成本超过550亿美元。这种过度扩张导致资源分散,反而削弱了实际控制力。比如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虽然持续军援,但欧洲国家已经开始质疑其可靠性。   德国总理默茨明确表示,不能接受美俄在欧洲人的头上讨论领土问题。北约内部的裂痕越来越深,欧洲正在推进“重新武装欧洲”计划,打算投入8000亿欧元打造独立防务体系。法国甚至提出构建欧洲核威慑共享机制,试图摆脱对美国“核保护伞”的依赖。   科技竞争的天平也在倾斜。美国试图通过出口限制遏制中国科技发展,但结果适得其反。华为昇腾系列芯片的突破,让美国商务部不得不首次在官方文件中点名禁止使用。   中国在AI、新能源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增速远超美国,2023年研发支出已达美国的96%,企业研发投入更是达到美国的95%。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让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维持霸权的做法显得愈发徒劳。   国际关系的变化更能说明问题。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访华时明确提出“机械制造业和工业技术现代化”的合作目标,这让美俄欧三方都感到意外。作为俄罗斯的传统盟友,白俄罗斯转向与中国合作,反映出多极化趋势的不可逆转。   类似的情况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存在:雅万高铁减少33万吨碳排放,蒙内铁路实现生态与发展双赢,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正在改写全球合作模式。相比之下,美国的“印太战略”“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等倡议,更多是地缘政治操弄,缺乏实质性的经济红利。   历史的教训总是相似的。秦朝凭借武力统一六国,却因严刑峻法、横征暴敛迅速崩溃。美国如今的困境同样源于霸权的滥用。当一个国家把关税当作威胁工具,把盟友视为提款机,把国际规则踩在脚下,它的衰落就已经进入倒计时。   正如石齐平所言,美国的问题不是外部压力,而是自身行为导致的“多行不义”。这种趋势一旦形成,就不是某个政策或领导人能够扭转的。从债务危机到政治分裂,从产业空心化到盟友离心,美国霸权的根基正在全方位动摇。  

0 阅读:258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