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香港尖沙咀一家粤菜餐厅的包厢里,48岁的永盛电影老板向华胜第一次见到

美食创意厨房 2025-08-11 16:42:51

1998年,香港尖沙咀一家粤菜餐厅的包厢里,48岁的永盛电影老板向华胜第一次见到24岁的张玉珊。这个潮州姑娘刚从美国回港不久,在TVB跑了几年龙套,代表作是《妙手仁心》里一闪而过的护士。 “张小姐以后想一直做演员?” 向华胜的声音带着潮州口音,脚疾让他说话时身子微微前倾。 张玉珊抬头笑了,梨涡在脸颊陷得很深:“向生,我在想转做实业。” 满桌人都停了筷子,那年头 TVB 的合约金虽不算高,却是多少女孩挤破头想进的门槛。 她没解释更多,只是给向华胜的茶杯添了茶,热水注满时,杯底的茶叶慢慢舒展,像极了她此刻藏在平静下的野心。 后来向华胜常想起那个下午,张玉珊说她研究过永盛的财报,“电影公司太依赖爆款,不如做刚需生意稳妥”。 那时永盛刚赔掉《风云之雄霸天下》的后期投资,办公室的空调都舍不得开足,这个 24 岁的姑娘却敢在他面前谈商业模式。 他托朋友给她找了份商业杂志的兼职,看她下班后抱着厚厚的《公司法》啃,指甲缝里还留着跑龙套时化浓妆的痕迹。 1999 年春天,张玉珊在养和医院挂点滴,肠胃炎让她脸色发白。向华胜提着保温桶进来,里面是他妈炖的潮州粥,米粒熬得开花。 “我想做瘦身生意。” 她吸着粥说,“美国人注重健康管理,香港还没人做系统化的服务。” 向华胜放下勺子,从皮夹里抽出张名片:“这是我认识的财务顾问,让他帮你看看计划书。” 那张名片后来被张玉珊塑封了,放在修身堂总部的展示柜里,旁边是她借来的 8800 美元启动资金的银行回执。 铜锣湾 30 平米的小店开业那天,向华胜让司机送来了两盆发财树。张玉珊穿着白衬衫擦玻璃,招牌是美术系朋友写的 “修身堂” 三个字,墨汁还带着新鲜的香。 有熟客认出她是《新上海滩》里的舞女,笑着问 “怎么不演戏了”,她递过宣传单:“您来试试我们的疗程,比看我演戏划算。” 第一个月营业额刚够交租,她就在账本上写 “客户复购率 60%”,字里行间全是底气。 2001 年郑欣宜签约那天,向华胜的办公室来了位不速之客 —— 肥姐沈殿霞亲自上门,想让女儿试试瘦身。 张玉珊拿着定制的食谱,在会议室里讲了三个小时,从热量计算到心理疏导,连向华胜都听得认真。 半年后郑欣宜瘦了近 50 斤,穿泳衣拍的广告海报贴满港九,修身堂的预约电话被打爆,张玉珊在新店剪彩时,向华胜站在人群外,看着她被记者围住,突然觉得当年那个说 “想转型” 的小姑娘,真的长出了翅膀。 2003 年修身堂在创业板敲钟,28 岁的张玉珊穿着红色套装,敲锣的手稳得不像话。 股价开盘涨了 30%,财经记者追着问 “成功秘诀”,她指着台下的财务顾问团队:“要感谢向生当年给我介绍的老师们。” 向华胜坐在嘉宾席,脚疾让他起身时慢了半拍,却在掌声里笑得比谁都开心 —— 那天永盛刚卖掉最后一个电影版权,他终于可以坦然承认,看着张玉珊的公司上市,比自己拍出《赌神》时更激动。 分手是 2006 年的事,张玉珊在铜锣湾的茶餐厅里说 “我们对未来的规划不一样”。 向华胜搅动着奶茶,没问她是不是因为自己不肯退居幕后,只说 “公司有事随时找我”。后来他再婚,端木樱子给他织的羊毛衫,和张玉珊当年送他的那件颜色很像。 张玉珊则把业务拓展到内地,上海分店开业时,她特意选了向华胜喜欢的潮州乐队驻场,听着熟悉的《彩云追月》,突然想起他第一次带她去看的那场粤剧。 2014 年向华胜的葬礼上,张玉珊托人送去了花圈,挽联写着 “感恩知遇,一路走好”。 她在办公室关了一天,翻出当年向华胜批注过的商业计划书,红笔圈出的 “现金流预警” 四个字,后来帮她熬过了 2008 年的金融危机。 修身堂的员工说,老板那天对着空椅子说了很久的话,没人知道具体内容,只看到她最后擦了擦眼泪,继续开视频会议。 2024 年的聚餐照片里,50 岁的张玉珊坐在向展鹏旁边,笑起来还是有梨涡。她刚拿到飞行驾照,手机屏保是自己开飞机的照片,副驾上摆着个小小的修身堂 logo。 有记者问她和向家保持联系会不会尴尬,她正在给大家分甜品:“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么多恩怨,能一起成就过些事,就该珍惜。”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美食创意厨房

美食创意厨房

关注我,关注娱乐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