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非常气愤!德媒表示,中国以“牺牲”矿区环境和民众健康为代价,建立了稀土的垄断

漫聊小知识 2025-08-11 10:36:44

德媒非常气愤!德媒表示,中国以“牺牲”矿区环境和民众健康为代价,建立了稀土的垄断地位,中国开采出来的稀土,已经不仅仅只是某种原料,更是地缘政治的弹药。8月8日,德国《南德意志报》刊文声称,对环保和民众健康的“漠视”是中国的竞争优势。稀土其实并不稀有,但稀土元素的开采和分离却极为复杂,并会严重污染环境。 咱中国在稀土这件事上,那可是下了大功夫保护环境和保障工人健康,而且技术早就今非昔比了。 就拿赣州来说,这里是稀土开采的重要地区。以前,稀土开采采用的是“搬山运动”式的池浸工艺,把好好的山林挖得光秃秃的,污水横流,环境破坏得厉害。 但现在不一样了,赣州通过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由环保公司不断攻克难题,建立了7座稀土矿区尾水处理站,这些处理站通过微生物消化尾水过高的氨氮离子,让处理站出水的氨氮含量从100mg/L以上降到了10mg/L以下。 今年1月至8月,龙南、定南等主要河流汇集点赣县立濑桥省考断面水体氨氮均值为0.4062 mg/L,达到了II类水标准,这可不是小事,说明咱们在治理稀土尾水方面真的是下了苦功夫,效果还特别好。 除了治理尾水,赣州还在生态修复上做了很多工作。曾经的黄沙稀土矿三车间,现在变成了 80亩的蓝莓产业种植基地。 龙南工矿废弃地通过复垦,新增了385.07亩耕地,恢复了413亩林地。这哪里是在破坏环境,分明是在让曾经被破坏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在开采技术上,咱们也有了很大的突破。江西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花了7年时间,提出了“精准注液、以废治废、两段净化”的三位一体减污增效新方案,用这种新方案提炼稀土,每吨能减少5%至8%的流失,还能降低污染。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更是厉害,他们研发的电驱开采技术,能把稀土采收率提高到95%以上,浸取剂用量减少80%,开采时间缩短70%,所需电能节约60%,向环境排放的氨氮量降低95%,这样的技术,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还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哪里是德媒说的“牺牲”环境呢? 还有工人健康这一块。赣州市推进工伤预防项目,建立了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制度,启动了危化品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工程,还在全省率先开展工伤预防全民知识竞答和工伤预防公益海报征集活动。 2024年,赣州市共培训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和一线班组长2064人,工伤事故发生率同比2021年下降了18.88%。 而且,赣州市还将补充工伤保险政策的参保范围扩大到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志愿者等七类特定人员,让更多的人得到了保障,这些措施,都是在切切实实地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哪里是漠视民众健康呢? 看看国际上的情况。美国虽然也有稀土资源,但他们的冶炼和分离技术不行,很多时候都得把矿石运到中国来加工,就拿芒廷帕斯矿来说,重启之后还是得依赖中国的技术。 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虽说宣称攻克了重稀土提炼技术,但成本高得离谱,氧化镝提炼成本每千克10-15美元,是中国的两倍以上,年产能也只有1500吨,仅为中国重稀土产能的5%。 而且,他们的分离设备还离不开中国,关键技术也受制于中国的专利壁垒。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咱们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中的技术优势是实实在在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得来的,可不是靠牺牲环境和民众健康。 咱中国的稀土产业,从开采到冶炼分离,再到终端产品的应用,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链。中间环节少,成本低,资源利用率还高。就拿福建长汀县来说,这里已经形成了从矿山开采到冶炼分离,再到功能材料、应用器件,最后到资源回用的完整闭环。 当地企业每年能生产2000多吨钕铁硼磁铁合金,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种上下游一体化的整合模式,不仅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还倒逼企业持续升级技术,满足市场的高标准要求。 德媒说稀土并不稀有,这没错,但开采和分离确实复杂。可咱们中国在这么复杂的情况下,还能做到保护环境、保障工人健康,还能在技术上领先全球,靠的是咱们的努力、创新和对环境、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那些自己做不到就指责别人的国家,真该好好看看咱们中国是怎么在稀土领域做到可持续发展的。咱们中国的稀土,可不是什么地缘政治的弹药,而是靠技术和管理赢得的全球市场地位。

0 阅读:0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