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武汉一女教师刚生下孩子,却被医生告知:“孩子是个脑瘫儿,还是放弃吧!

小说红楼 2025-08-10 22:09:32

1988年,武汉一女教师刚生下孩子,却被医生告知:“孩子是个脑瘫儿,还是放弃吧!”丈夫:“拔管吧,我们再生一个!”女教师大吼:“我的孩子还有呼吸,谁拔管,我就跟谁拼命!”谁曾想,27岁的脑瘫儿竟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丁峥的童年是在各种康复训练中度过的。因为脑瘫影响了运动神经,他的四肢协调性极差,连最简单的抓握动作都要练习上百遍。   邹翃燕辞去了中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成了儿子的全职康复师和陪读。每天天不亮,她就背着丁峥去医院做针灸,银针扎在孩子细嫩的皮肤上,丁峥疼得浑身发抖,却咬着牙不吭声,只是死死攥着妈妈的衣角。   “妈妈,我是不是永远站不起来了?” 有一次训练结束后,丁峥趴在邹翃燕背上,小声地问。邹翃燕的肩膀微微一颤,用尽可能轻松的语气说:“路边的小草被石头压着还能钻出来呢,我们峥峥比小草厉害多了,肯定能站起来。”   为了训练行走,邹翃燕在家里装了扶手,每天扶着丁峥练习抬腿。孩子的双腿像灌了铅,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常常练得满头大汗,摔倒更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丁峥连续摔了十几次,膝盖磕得青一块紫一块,他终于忍不住哭了:“妈妈,我不想练了,太疼了……”   邹翃燕蹲下来,轻轻擦掉儿子的眼泪,她把自己的手掌摊开,上面布满了老茧和伤痕,那是无数次扶着丁峥训练时磨出来的。“妈妈陪着你一起疼,我们一步一步慢慢来,好不好?”   就这样,母子俩像愚公移山一样,每天重复着枯燥的训练。丁峥 8 岁那年的夏天,邹翃燕像往常一样扶着他练习,突然脚下一滑,眼看就要摔倒,丁峥竟然下意识地伸出手扶住了妈妈。“妈妈!我扶住你了!”邹翃燕突然抱着儿子失声痛哭,那是她多年来第一次哭得如此畅快。 到了上学的年纪,邹翃燕带着丁峥去家附近的小学报名,却被校长拦在了门口。“邹女士,不是我们不收,这孩子连路都走不稳,怎么上课?万一在学校出点意外,我们担不起责任。” 校长的语气很委婉,却透着不容商量的坚决。 邹翃燕没有放弃,她每天都去学校等校长,把丁峥这些年的康复记录和练习写字的作业本都带在身上。   “校长,您看,我儿子虽然走路慢,但他能自己上楼梯;他写字慢,但每一笔都很认真。他渴望学习,就像小草渴望阳光一样,您给他一个机会好不好?” 她的声音带着恳求,却始终挺直着腰板。   僵持了一个星期后,校长终于松了口:“让孩子来试读一个月,但你必须全程陪读,不能影响其他学生。” 邹翃燕当场给校长鞠了三个躬,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   陪读的日子比想象中更艰难。丁峥写字时手会不受控制地颤抖,别人半小时能写完的作业,他要花两三个小时。为了不耽误第二天上课,邹翃燕常常在丁峥睡着后,悄悄起来帮他整理作业本,把他写得歪歪扭扭的字描清楚。   有一次上体育课,丁峥因为行动不便只能在操场边坐着,几个调皮的同学围着他起哄:“瘸子!快来看瘸子!” 丁峥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把头埋在膝盖里。   邹翃燕正好送水杯过来,看到这一幕,她快步走过去,把丁峥护在身后:“孩子们,丁峥只是走路慢一点,但他会背唐诗,会算算术,比你们厉害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嘲笑别人是不对的。”   她蹲下来对丁峥说:“峥峥,别在意别人怎么说,你只要记住,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   那天晚上,丁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邹翃燕隔着门听到儿子压抑的哭声,她没有进去,只是在门外轻声说:“峥峥,想哭就哭吧,哭完了我们继续努力,让他们看看你的厉害。”   丁峥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身体的不便让他在升学时屡屡碰壁。   中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达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线,却因为脑瘫被拒之门外。邹翃燕带着丁峥的成绩单和各种奖状,一次次去教育局申诉:“我的儿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努力,为什么不能给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   最终,在媒体的关注下,丁峥被一所普通高中录取。   高考时,丁峥以 620 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母子俩激动地抱在一起,哭了很久。大学四年,丁峥不仅学习成绩优异,用自己的乐观和坚韧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尊重。   毕业后,丁峥决定出国留学。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邹翃燕时,邹翃燕有些犹豫:“峥峥,国外的生活不比国内,你一个人能行吗?”   丁峥握住妈妈的手说:“妈妈,您放心,这么多年您都教会我了,我能照顾好自己。而且,我想让世界看到,脑瘫儿也能有精彩的人生。”   备考托福和 GRE 的日子里,丁峥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因为手指不灵活,打字速度比别人慢很多,他就每天练习打字,直到手指酸痛得握不住笔。邹翃燕每天晚上都给儿子准备热腾腾的夜宵,陪着他一起熬夜。   2015 年春天,一封来自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丁峥手中。当他颤抖着双手打开信封,看到 “录取” 两个字时,激动地抱住了邹翃燕:“妈妈,我做到了!我被哈佛录取了!”   毕业后,丁峥拒绝了国外多家知名企业的邀请,选择回国工作。他说:“我想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和家庭,告诉他们,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创造奇迹。”        

0 阅读:81
小说红楼

小说红楼

喜欢红楼梦,愿意和你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