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若中菲冲突,美国必会援菲;若台海开战,菲也会参战。 当地时间8月6日,这位总统在接受印媒采访时抛出两颗“政治炸弹”:一是坚信若中菲冲突,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政府定会出兵相助;二是宣称若台海开战,菲律宾将参战,首要任务是救出16万在台劳工。这看似强硬的表态背后,实则暗藏着菲律宾在大国博弈中的脆弱与盲目。 马科斯口中的“悠久合作历史”,源自1946年的《美菲一般关系条约》和1951年的《菲美共同防御条约》。这两份条约曾让菲律宾在冷战时期成为美国在东南亚的重要盟友,美军在菲律宾设立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形成对亚太地区的军事威慑网络。 然而,历史的教训早已证明,这种同盟关系本质上是一场不对等的交易。1991年,菲律宾参议院以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为由,拒绝续签美军基地协议,美军被迫撤出。这一事件暴露了美菲同盟的脆弱性——当菲律宾试图维护主权时,美国的所谓“保护”瞬间化为泡影。 马科斯将希望寄托于特朗普政府,却忽视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本质。从历史上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往往被当作“棋子”而非“伙伴”。2016年南海仲裁案期间,美国高调介入,派遣航母战斗群在南海巡航,看似支持菲律宾,实则是为了维护自身在亚太的霸权地位。 当仲裁结果出炉后,美国却并未采取实际行动支持菲律宾,反而将菲律宾推向前台,自己则隐身幕后。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早已成为美国外交的惯用伎俩。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菲律宾在美菲同盟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根据《菲美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行动享有极大自主权,而菲律宾却需为美军提供基地和后勤支持。 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使得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每一次挑衅,都可能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的筹码,而非真正维护自身利益。 马科斯的豪言壮语,在经济现实面前显得尤为苍白。菲律宾半导体产业约占其电子产品出口的70%,而特朗普计划加征的100%半导体关税,如同悬在菲律宾经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4年,菲律宾半导体出口额达390.9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产品以“组装与测试”为主,技术含量低,利润微薄。若关税落地,菲律宾半导体企业将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承担高额关税,失去价格优势;要么赴美建厂,承担巨额成本。 而现实情况是,菲律宾企业根本无力承担赴美建厂的费用,这意味着它们将在这场关税战中“死无葬身之地”。 这种经济依赖源于菲律宾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位置。长期以来,菲律宾凭借廉价劳动力优势,成为跨国半导体企业的组装基地。但随着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崛起,菲律宾的优势逐渐被削弱。 更糟糕的是,美国的关税政策并非针对中国,而是“一刀切”地打击所有进口半导体产品,这让菲律宾成为“城门失火”中的“池鱼”。 经济困境还将加剧菲律宾国内的社会矛盾。半导体产业是菲律宾的支柱产业,直接或间接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若产业崩溃,失业率飙升,贫困问题将进一步恶化。 马科斯政府此前承诺的“大建特建”计划和改善民生的政策,都将成为泡影。届时,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将如火山般爆发,马科斯的政治根基将岌岌可危。 马科斯宣称将在台海开战时参战,这一言论不仅危险,更是对地缘政治现实的严重误判。台海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都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解放军的现代化进程一日千里,东风系列导弹、航母战斗群、隐形战机等先进武器装备,构成了捍卫国家主权的钢铁长城。美军在红海面对胡塞武装时的疲软表现,早已暴露其军事干预能力的局限性。在解放军的主场作战优势面前,美军若胆敢介入台海,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在这场大国博弈的棋局中,菲律宾并非没有其他选择。历史经验表明,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平衡,才是菲律宾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明智之举。 杜特尔特执政时期,菲律宾曾尝试“疏远美国、亲近中国”的外交政策,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克制态度,同时积极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这一政策使菲律宾在南海局势相对稳定的同时,获得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等领域的大量投资,推动了国内经济增长。 菲律宾若能回归理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在南海问题上重启对话机制,与中国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争议,避免将问题国际化、复杂化;二是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三是多元化外交,在与美国保持适度合作的同时,深化与中国、俄罗斯等国的经贸往来,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对于马科斯政府而言,当务之急是认清现实,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菲律宾的未来不应系于美国的“空头支票”,而应掌握在自己手中。
马科斯:若中菲冲突,美国必会援菲;若台海开战,菲也会参战。 当地时间8月6日,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08-10 00:28:11
0
阅读:392
用户66xxx66
台风来的不够频繁
幸运星
台海危机吋菲律宾敢插手立即导弹攻击移车菲律宾。
曾宪林
傻B总统菲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