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蒋介石逃去台湾前,想拉上海军上将陈绍宽,谁料陈绍宽却拒绝:“要是非逼

如梦菲记 2025-08-08 16:21:30

1949年,蒋介石逃去台湾前,想拉上海军上将陈绍宽,谁料陈绍宽却拒绝:“要是非逼我去,我就从飞机上跳下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国民党节节败退,蒋介石决定逃往台湾,他明白,台湾是一座孤岛,如果想保住最后的阵地,海军力量至关重要。   这个时候,他想起了陈绍宽,一个在海军中干了一辈子的老将,蒋介石多次派人劝他赴台,希望他能继续掌管海军,为国民党留下最后的底牌。   陈绍宽当时已经回到福州,在村里种菜过日子,他没有答应去台湾,蒋介石先是派福建省主席朱绍良登门,带着礼物,在他家门外站了两个钟头也没能见到人。   又换了便装偷偷溜进村子,试图在田间拦住他,这位昔日的上将只说了一句:自己年纪大了,不愿再折腾,如果非要逼他走,他宁愿跳飞机。   紧接着,蒋介石又请宋美龄亲自出马,从南京飞到福州,当面劝说,这位曾经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第一夫人”,低声下气说尽好话,结果仍然无功而返,陈绍宽态度坚决,不肯随国民党远走台湾。   陈绍宽出身福建闽江边的一个小乡村,自小跟海打交道,他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后成绩优异,毕业时是第一名,早年被派往英国留学,他申请登上英国皇家海军舰艇,赶上了一战期间著名的日德兰海战。   在炮火中积累经验,学成归国时带回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箱子厚厚的战术笔记和英国授予的勋章,那是近代中国第一块由外国授予海军军官的荣誉。   他对海军怀有极深的感情,担任海军部长期间,提出建造航母的设想,还为海军学校四处奔波筹款,他自己将薪水拿出来,用于添置教材和训练设备。   当时国内百废待兴,政府连步枪都供不全,建航母被很多人当作笑话,但陈绍宽认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海上力量,就像门户大开一样无法自保。   他把算盘拿出来跟别人算账,警告说邻国每年都在增加舰艇数量,如果不紧跟上来,迟早会吃大亏。   抗战爆发时,日本海军实力远在中国之上,蒋介石让陈绍宽守江阴水道,他亲自坐镇“平海”号旗舰,将数十艘旧船凿沉于江中,堵住日军水路。   那场战斗极为惨烈,“平海”号被炸中,甲板被炸穿,他仍死死握着舵轮不肯离开。   中国海军在这场战役中几乎全军覆没,但日军也因此耽误了三个月,没能顺利攻进南京,这段时间的延误,为大后方的转移争取了宝贵机会。   战争结束后,陈绍宽对内战持保留态度,蒋介石命他带舰北上,在山东附近海域阻止八路军渡海,他以舰艇维修、油料不足等理由,驶向南方,等于明确拒绝参与内战。   蒋介石恼羞成怒,撤销了他的职务,由心腹陈诚接管海军,陈诚率部队强行接收了海军司令部,把陈绍宽等人赶出军区,这件事让陈绍宽彻底寒了心,他离开南京,回到福州,不再过问政事。   回乡后,他一边照料家中农田,一边整理自己积攒多年的笔记和书籍,他没置办产业,也没有子女陪伴,只在村里过着平淡生活。   有人来劝他出山,他都摇头,说自己跟海军打了一辈子交道,已经足够了,他不愿卷入内战,更不愿做政客手中的工具。   福州解放后,福建省政府的人找到了他,起初他仍婉拒,不想再回到那个熟悉却沉重的位置,直到老前辈萨镇冰给他写来一封信,说现在能够真正让海军强大的,是新政府。   这封信让他下定了决心,他去福州拜访萨镇冰,两人握手时,他终于松口答应继续出力。   之后几年,他担任福建省副省长,走遍山区乡镇,关注矿产、钢铁、航运等领域的发展,有一次他听说矿区发现好矿,凌晨三点就坐火车赶去现场。   山路崎岖,司机劝他天亮再走,他坚持立即前往,说早知道一日,钢厂就能早开一日,到了矿区,他亲自查看矿石质量、采矿流程,连含铁量都问得一清二楚。   他不摆架子,经常蹲在地上跟工人一起吃窝头,他心里始终记得,国家强,海军才能强。   1960年,他将一生积攒下的五千多册藏书捐给福建省立图书馆,这些书从《航海术》到《世界海图》,还有他在英国学习时的笔记,每一本都标好编号,编成书目,取名“厚甫书目”。   他把知识看得比名利重要,希望这些书能让更多人明白海洋对国家的意义。   陈绍宽这一生,从海边的赤脚少年成长为近代中国海军的奠基人,他不攀权贵,不贪富贵,始终守着那一份忠诚,他知道,海军不是一时的风光,而是一国根基。   他拒绝赴台,不是出于愤怒,而是出于信念,他不愿为内战助力,更不愿背离百姓,他像故乡闽江里的礁石,不起眼,却能挡住滔天巨浪,他站稳了自己,也留给后来的人一条坚实的路。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澎湃新闻——钩沉|陈绍宽:海军名将坚拒赴台

0 阅读:3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