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音乐家王莘乘坐火车返回天津,途中他突然感觉文思泉涌,激动地放声大哭,其他乘客都认为他不太正常,谁知正是这一举动,促成了一首传世佳作!
这年9月,一趟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绿皮火车上,有个穿灰布衫的中年男人突然哭出声来,周围乘客都往边上躲,谁也没想到这个"怪人"兜里揣着半截铅笔头,正哆嗦着手在烟盒纸上写写画画。
这人就是后来写出《歌唱祖国》的音乐家王莘,那天他怀里揣着的铅笔,是老师冼星海写《黄河大合唱》用过的。
那年头北京城里到处挂着红灯笼,天安门广场上插着新做的五星红旗,王莘出差路过长安街,看见一帮小孩举着小红旗追着跑,嘴里喊着"五星红旗飘啊飘",心里就跟猫抓似的痒痒。
他在延安跟着冼星海学过作曲,这些年写了不少抗战歌曲,可要写首献给新中国的歌,总觉得差那么口气。
回天津的火车哐当哐当开着,王莘盯着窗外看,眼瞅着北京城楼越来越远,河北平原的大片庄稼地扑进眼里。
他忽然想起跟着部队打鬼子那会儿,战士们踩着黄土地往前冲的场景,脑子里突然蹦出两句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手往兜里一摸,只有个空烟盒。
要说这支法国铅笔,还是冼星海在延安送给他的,1938年《黄河大合唱》首演那会儿,王莘在台底下看得直抹眼泪。
后来冼星海把写谱子的铅笔塞给他,说:"拿这个多写点提气的歌。"
这些年王莘揣着这支笔走南闯北,写了不少打仗时候唱的曲子。
去年开国大典前,他们剧社让每人写首国庆歌,他憋了半个月愣是没憋出来。
这回火车上灵光乍现,王莘也顾不上别人咋看,拿铅笔在烟盒上划拉,手指头蹭得黢黑。
写着写着想起去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老百姓扯着嗓子喊"毛主席万岁",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
旁边乘客以为他犯癔症,躲得老远。就这么着,半包烟盒纸写满了《歌唱祖国》的初稿。
等回到天津家里,王莘连夜把曲子谱出来,转天就跑到钢厂教工人们唱,工人们扛着铁锹跟着哼,没两天全厂都会唱了。
后来这歌传到北京,文化部的人听着直拍大腿,说这歌听着比洋人的进行曲还带劲。
毛主席听说后,专门把自己新出的《毛泽东选集》送他一本,扉页上还签了名。
要说这歌为啥能火,老百姓说得实在:"听着得劲,唱着顺口。"
1951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十万人齐唱《歌唱祖国》,那声浪震得城楼上的琉璃瓦直颤悠。
后来出国访问的代表团都拿这歌当"国礼",外国记者报道说,中国代表团还没进门,先听见《歌唱祖国》的调子飘过来。
王莘后来当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可他还是爱往工厂农村跑。
有回在纺织厂教女工唱歌,人家问他咋能写出这么提气的歌,他摸着兜里那支旧铅笔说:"当年在火车上,瞅见窗外的庄稼地,忽然就想起咱们中国人这些年受的苦、打的仗、流的血。这歌不是写出来的,是老百姓心里淌出来的。"
这话说得在理,您看现在学校升旗、运动会开幕、国庆晚会,哪回少得了《歌唱祖国》?就连外国人都知道,这歌一响,准是中国人要干大事了。
去年有个老华侨回国,在机场听见这歌,拄着拐杖站在那儿听完,眼泪把衬衫前襟都打湿了。
要说这支歌的命也硬,"文革"那会儿有人说这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要把歌禁了。
周总理听说后,特意在国庆招待会上领着外宾唱,这才保下来。
后来王莘中风偏瘫,右手写不了字,硬是练会左手写字,继续给孩子们改乐谱。
2007年他走的时候,天津音乐学院的学生在殡仪馆外头齐唱《歌唱祖国》,路过的出租车司机都跟着按喇叭打拍子。
如今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白发老头带着小孙子,农民工兄弟扛着铺盖卷,大学生举着自拍杆,只要前奏一响,没有不跟着哼的。
这歌就像长在中国人骨头里,一代代往下传。您说奇不奇?七十多年前火车上那个又哭又写的"怪人",愣是把全中国人的心气儿都写进歌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