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突然下最后通牒:中方再买俄石油,就征收100%关税。话音未落,中国不到24小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8-08 12:25:29

美国突然下最后通牒:中方再买俄石油,就征收100%关税。话音未落,中国不到24小时就“反将两军”。一边照常进口俄油不手软,一边外交强硬回击,美方算盘打空了。贸易战火苗刚冒头,中方就用实际动作泼了一大盆冷水。   美方这纸通牒打得算盘够响。他们盯着中俄能源贸易的增长势头,想借关税大棒逼中国松手。   毕竟俄罗斯能源出口里,中国市场占比逐年走高,美国觉得掐住这一环,既能削弱俄罗斯的经济支撑,又能拿捏中国的能源进口渠道,简直是“一石二鸟”的美事。   可他们忘了,中俄能源合作从来不是谁依附谁,而是实打实的市场选择。   从最新的海关数据就能看出中方的态度。通牒发出后的第二天,俄罗斯输华原油的单日通关量没降反升。停靠在宁波、青岛等港口的巨型油轮照样卸货,报关手续一项没落,进口量稳稳维持在日均超200万桶的水平。   外交场上的回应更不含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直接点明,中美之间的贸易规则得按WTO框架来,美方单方面搞关税威胁,本质是长臂管辖,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中俄能源合作基于双方共同利益,符合国际惯例,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权干涉。”这话掷地有声,等于把美方的“霸王条款”直接怼了回去。   美方的盘算落空早有预兆。他们以为关税是“杀手锏”,却没算清中国的能源盘子有多大。   中国每年进口原油超5亿吨,来源地覆盖中东、中亚、美洲等多个区域,俄罗斯是重要供应方,但不是唯一。   更重要的是,中俄能源合作这几年越做越深,从管道建设到联合勘探,产业链条盘根错节,岂是一纸关税就能拆散的?   而且美方自己也有顾虑。真要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关税,受伤的不只是中国企业。   美国市场上的不少化工品、塑料制品原料都依赖中俄产业链,关税成本最终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头上。   之前几次贸易战的教训摆在那儿,物价上涨的锅,谁也不想背。   说到底,美方这次的通牒更像虚张声势。他们想在大国博弈里拿能源当筹码,却低估了中俄合作的韧性,也高估了自己的掌控力。   中方的回应简单直接:生意该做照做,底线绝不让步。贸易战的火苗刚起来就被浇灭,这背后是实力,更是清醒——谁也别想逼着中国做损害自身利益的选择。

0 阅读:2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