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接盘!奥委会前主席巴赫曾说:中国应该发扬一下大国精神,主动承担起申办奥运会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8-07 15:26:41

中国不接盘!奥委会前主席巴赫曾说:中国应该发扬一下大国精神,主动承担起申办奥运会的责任!结果中方的回应,让人竖起大拇指......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五年内三次访华,次次带着同一个请求:中国该再办一次奥运会了。可中方的婉拒,每次都让这位体坛大佬空手而归。     这事儿说起来不复杂。近年来全球体育圈都看得明白,奥运会早已不是当年各国争抢的“香饽饽”。申办成本水涨船高,赛后场馆闲置、债务缠身的例子比比皆是。从里约奥运会的场馆荒草丛生,到东京奥运会顶着疫情压力硬办后的巨额亏损,不少国家提起申办都直摇头。   巴赫心里急啊,国际奥委会需要一场成功的赛事稳住阵脚,而放眼全球,能把大型赛事办得既体面又高效的国家,中国绝对算一个。     毕竟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无与伦比”还历历在目,2022年北京冬奥会又用科技与人文的结合刷新了世界对冬季赛事的认知。巴赫觉得,中国有经验、有能力,更有“大国担当”,理当再站出来挑大梁。   可他每次带着期待来,得到的回应都透着一股清醒:“现阶段,中国更关注体育惠民,而非大型赛事申办。”     这话不是客套。中国这些年在体育上的重心早就变了。街头巷尾的健身步道越修越多,社区里的运动器材更新换代,校园体育课时不断增加,全民健身的氛围越来越浓。   比起花几百亿办一场让全世界惊叹的盛会,把钱花在让普通老百姓有地方锻炼、有机会参与运动上,成了更实在的选择。     说到底,中国不是没能力办奥运会,而是太清楚办奥运会的“代价”。2008年办奥运,是为了向世界展示开放的姿态;2022年办冬奥,是为了推动冰雪运动普及。但现在,中国不需要靠一场赛事来证明什么了。   老百姓更关心的是,家门口的球场能不能不被占用,公园里的健身器材能不能及时维修,孩子的体育课能不能不被挤占。这些“小事”,比申办奥运的“面子”重要得多。     巴赫可能没完全理解这种转变。他总觉得大国就该多“扛事”,却没看到很多国家连承办的勇气都没有。   可中国的回应里藏着的是理性:体育的本质是让更多人享受快乐,而不是为了一场盛会背负沉重负担。这种不盲从、不冒进的态度,反而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更成熟的体育大国形象。     所以当巴赫再次提起申办请求时,中方的婉拒依旧坚定。不是不发扬大国精神,而是大国精神更该体现在对民生的重视上,体现在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上。   这种清醒的选择,自然赢得了国内外的认可——毕竟,真正的担当,从来都不是盲目接盘,而是知道什么才是最该做的事。

0 阅读:0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